第八章 緣起(第3/6頁)

這時,廂房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穿著月白僧衣的姑娘出現在門內。她雖然穿了僧侶的衣服,卻留了一頭烏黑長發,肌膚素白,眉目清淺,周身如照月華。

——就像從經文旁香爐的煙霧中走出來一般。

風小雅通過車窗看見了她,手中把玩著的一串佛珠就那麽松落到了膝上。

僧衣女子躬身行了一禮,用跟煙霧一樣飄渺柔弱的聲音道:“素齋已備好,請公子入座。”

小和尚連忙道:“鶴公,這位就是小僧臨時找來為你做素齋的秋姜姑娘。她的廚藝也很不錯,您且試一下吧。您要就這麽走了,師父知道了會怪小僧的。”

風小雅的目光像是粘在了秋姜身上,再也聽不到其他聲音。

他久久地盯著她,一言不發,一動不動。

小和尚等了又等,還是沒見回應,有些尷尬。

而秋姜也似等得不安,疑惑地擡起眼睛,望向車窗中的風小雅。

唔……此人就是鼎鼎大名的鶴公啊。

燕國第一寵臣,確實是個特別的人。

最特別的是他的眼神。

他靜靜地看著她,眼神專注而陰郁,帶著某種古怪卻又誘人的倦意,像塊將碎未碎的冷玉,讓她很想……快點敲碎!

秋姜眸光微轉,垂下眼睫,遮住了心中的欲念。

而孟不離和焦不棄雙雙下馬,將車壁上的扣環打開,把一側車壁放了下來支成了臨時的幾案。

焦不棄吩咐秋姜道:“那就上菜吧。把菜都端到這來。”

“這裏?”秋姜有些好奇地打量這輛別具一格的馬車。

小和尚卻是見慣了的,聞言忙進屋把齋菜端了出來。

以往,無牙大師都是做夠一百零八道齋菜的,寓意佛經中的一百零八種苦惱,吃了就等於是把那一百零八種苦惱全部咽了、化了、舍了、忘了。

而這一次,秋姜卻只做了六道菜。

六道一眼望去,看不出是什麽的菜。

第一道,是一碗羹湯,淺碧色的湯汁上,飄著一片葦葉,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風小雅看著這道湯,卻像是看見了十分有趣的東西一般,難得地眼神微熱:“一葦渡江?”

秋姜躬身回答道:“鶴公好眼力。這道湯的名字就叫一葦渡江,源於當年梁武帝派人追趕達摩祖師,祖師走到江邊,見有人追,便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扁舟飄然離去。”

孟不離勺了一小碗捧與風小雅。

風小雅嘗了一口,皺眉放下勺子問道:“黃連熬制的湯?”

秋姜點頭:“是。”

孟不離一怔,連忙取了另一個勺勺起一口品嘗,剛喝下去,就噗地吐了出來,五官全都皺在了一起。

焦不棄當即拔劍,怒斥道:“大膽!竟敢做這種東西給我家公子吃?!”

秋姜既不害怕也不生氣,只是淡淡道:“風公子,你為何要吃素齋?”

風小雅還沒回答,焦不棄已道:“我家公子一向吃素!”

“那就更奇怪了。普通人吃素大多兩個原因——一為換換口味,大魚大肉吃膩了,換點清粥小菜清清腸胃;二為表心誠,來拜菩薩滿嘴油光不好。風公子既然一向吃素,為何還要刻意來此呢?”

焦不棄怒道:“你懂什麽!無牙大師的素齋乃天下一絕,極品美味……”

秋姜打斷他:“那大可請無牙大師上府烹制,為何要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上山?”說著瞥了一眼那輛巨大的特制馬車,“山路狹小泥濘,人爬上來都很費力,更何況車。”

焦不棄道:“自然是為了表示我家公子對無牙大師的尊重……”

“修行之人,本就該摒棄貪嗔癡慢疑五戒,連酒肉都要割舍,還去追求口腹之欲,豈非自相矛盾?”

“這……”

“無牙大師既是高僧,更不應、也不會沉溺於此。所以——”秋姜擡起頭,用一雙煙霧中明珠一般的眼瞳凝望著風小雅,“風公子,您,為什麽要來吃素齋呢?”

風小雅的表情莫測高深,看著她,悠悠道:“你覺得呢?我為什麽來?”

他如此輕描淡寫就把包袱拋還給了秋姜,秋姜不由得一笑,答道:“小女鬥膽,猜測公子是刻意為了品嘗那一百零八種苦惱而來的,也就是說,菜是其次,菜裏所蘊含的意義,才重要。”

這話分明意味不明,但風小雅的目光一下子犀利了起來,宛如利刃,在她身上遊走,仿佛隨時都會劈落。

但秋姜還是一點都不害怕,她明明看起來柔柔弱弱怯生生,一雙眼睛卻異常堅定,還帶了點瑩瑩閃爍的笑意,讓人實在不能對這樣一個小鹿般的姑娘發脾氣。

風小雅也不能。

所以他很快就收起了目光中的鋒芒,重新恢復成平靜無瀾的模樣,對孟不離道:“不離,把第二道菜端上來。”

第二道,是一個大大的托盤,盤子的左邊是一株半尺高的樹,仔細看的話會發現乃是用蘿蔔雕刻而成,枝椏上還垂掛了幾十片半透明的葉子,形態極為逼真。右邊則是一個白玉丹心壺,熱氣正源源不斷的從壺嘴裏冒出來,之前聞到的淡淡的甜香便是從杯中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