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3頁)

然後將面糊倒進平底鍋,鋪滿鍋底,等上面的面糊凝固有了氣泡後,便打雞蛋糊在面皮上推勻。待到火候差不多了,將面皮翻轉過來,抹上麥醬,又把剛才現炸的豆腐丸子夾了兩塊在上面,放上兩片生菜,卷起來出鍋,一只煎餅果子就成了。

“來,給你們嘗嘗。”蘭芝把煎餅果子遞給燕三娘幾人。

眾人狼吞虎咽地一人咬一口,無不連聲稱贊。

“三姐,無論什麽東西在你手上都能做成美味。”

“我家老四不吃麥粑,每次煮麥粑都要使性子,下次我也這麽做一次,看看他們吃不吃。”楊大嫂道。

“我也說還是蘭芝最會想法子,我們家小琴那麽挑食的,在她這裏就什麽都吃,連炒青菜都能吃半碗。”老七媳婦也說,她最近在蘭芝這邊幫工,楊小琴也在這邊跟著吃飯,那小女孩身體長好了不少,臉上都看得到肉了。

蘭芝知道楊大嫂說的麥粑,她看老六媳婦那邊吃過一次,就是把面粉揉成一團,然後捏成小片煮成一大鍋,和刀削面有點類似,但刀削面好歹是一小塊一小塊,他們的是一大塊。

他們那種吃法其實煮一鍋還是要花費不少面粉,但最重要的還是味道太淡,不入味,要是舍不得放油,那就跟吃水煮面粉疙瘩差不多,也難怪小孩子不喜歡吃。

點心類的教完了,蘭芝又教燕三娘一些好吃、成本又低的菜肴。

燕三娘年輕,腦子也好使,天賦雖不如劉二娘,但對吃慣了粗茶淡飯的人來說,這些新奇菜式絕對可以抓住他們的胃。

劉大鵬跑了幾天,把個體戶執照也拿到手了,等秧苗插完,他們就正式開業。

蘭芝這邊的廚房一日日已具模型,老六和其他幾個木工幫她把屋梁和屋檐做了,蘭芝又去磚瓦廠買了不少青瓦。

還真應了那句話,眾人拾柴火焰高,沒出一個月,蘭芝的廚房就已修葺一新。

她是個從幾十年後過來的人,非常不習慣黑漆漆的房間,所以這一次她的廚房上安了五六塊亮瓦,確保就算是陰雨天氣,廚房裏的采光也充足。

蘭芝這邊每天的姜蔥蒜花椒香菜等調料用得快,周邊也有人開始大面積種這些東西,像小蔥這一類長得又快。蘭芝這邊收的價錢還比蔬菜都高,算下來種上一塊土還能賣不少錢。

灘口上那群青年幫蘭芝修了廚房,蘭芝也信守諾言,教他們制作涼粉。

眾人把爐灶移到廚房,沒了原本的灶台,又打通了豬圈的一部分,蘭芝的廚房現在變得特別寬大亮敞。一群人圍在廚房裏,滿懷期待地等著蘭芝教他們做涼粉。

蘭芝先倒了一碗澱粉到盆中,又將就那只大碗舀了一碗水,慢慢加到澱粉裏,將澱粉攪拌成糊狀。隨後加了四碗水在鍋裏,燒開後把糊狀澱粉慢慢倒進鍋裏,一邊倒一邊攪。

沒過一會兒鍋裏的糊狀便沸騰了,蘭芝將鍋裏的糊狀物盛到幾只鐵盆中,讓其冷卻。

“這就完了?”眾人完全不敢相信,這涼粉的制作竟然就這麽簡單。

“完了,所以你們都很容易學會,等它涼下來我們切開就可以。”蘭芝說道。

“三姐,你是怎麽想到這種法子的?我們做了這麽多年澱粉,都從來不知道這東西有這種吃法。”唐二說。

“這法子不是我想的,我還沒那麽聰明。我也是偶然聽一個老人說起,這些都是他教我的。”蘭芝胡謅道。

“你在我們生產隊就是最聰明的,連裴隊長都誇獎你,說你厲害。”

“那個老人是誰呀?”有人好奇問道。

蘭芝:“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不願透露。”

眾人也很識趣地沒再追問下去,蘭芝肯這樣無私地把賺錢方法教給他們,他們已經很知足了。

本來這次修廚房,他們沒有想過要蘭芝的工錢,結果修完的時候,蘭芝還是給他們每個人都按市價發了錢。

眾人坐在新修的廚房七嘴八舌地閑聊起來,過了一個多小時,涼粉已經凝固成型,劉二娘將之切成條,兌上佐料,拌了一大盆,然後人人分了一碗。

大家吃得意猶未盡,唐二說道:“劉三娘,我看你的秧苗也差不多可以移栽了,我們後天就過來給你插秧。插秧你就不能再給我們錢了,不然我們心裏簡直過意不去。”

“我也沒有說要給你們錢,修房子這個是你們應得的。”蘭芝道。

穆五:“我們最喜歡給三姐辦事,吃得好玩得好工錢還高。”

眾人一陣大笑,正好金溝村的其他幾戶聽說蘭芝這邊的廚房已經修好,都跑過來看。見原本黑漆漆的窄小廚房現在變得又寬又大還很亮敞,處處都幹幹凈凈的,無不艷羨。

相比蘭芝這邊的熱鬧,楊大婆這邊的院子卻冷冷清清。

就連劉家的老太爺和老太婆都杵著拐杖去劉蘭芝那邊湊熱鬧了,而自從楊老幺走後,楊大婆就一個人住,家裏別提多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