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發展壯大(第4/6頁)

另外,妹夫古建國現在也不在那紡織廠裏幹了,他也不用再顧及著妹夫的業績,硬是選擇那質量越來越不好,也越來越跟不上流行趨勢的原材料了,更加能輕松的把工廠交給妍妍,不讓她被這些負擔給拖累了。

寧榮書是個多大氣多明白的人啊。想通了自己想要幹的,所擅長的,他便就打算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自己更看重的地方去了,有舍有得的,不會為了利益非要扒著服裝廠不放,是個幹大事兒的人。

他看中了自家外甥女兒的能力,相信服裝廠在她的手上能被發展的更好,就非常大方的要把廠子送給古明妍。

古明妍跟自家大舅就這個問題談了很久,明白了大舅的意思,也理解這件事做成了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大好處的,屬於最佳的資源合理配置方式後,便也沒客氣地就答應了下來。

只不過,她現在也是一個成熟的生意人了。

既是做生意,那就得守規矩,得講求公平公正,不能還像一個小孩子那樣,一味地接受長輩的饋贈,這樣一點也不專業,且都是會引發矛盾的隱患。

古明妍沒想著把自家大舅一個那麽大的,發展勢頭良好,整個管理層和生產線齊備,且品牌基本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的廠子只花幾個錢就拿過來,一次性買斷。

雖然跟外人做生意的話,只要雙方都願意,達成協議後她完全可以這樣做。

但這次畢竟面對的是自己的親人,且還是這麽多年來她並沒怎麽出力卻還是讓她占據公司大筆股份,每年坐享巨大分紅的大舅。

就是不論兩人之間的親情關系,他大舅生意做的越來越大,也從未想要拋下她這個股東自己吃下全部的利潤的情分義氣,古明妍也不能讓寧榮書這麽吃虧啊!

想來想去的,最後古明妍提出了讓他大舅以入股的方式向她轉手服裝廠所有權的提案。

古明妍決定給寧榮書盛世旗下聘婷服裝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額度,作為寧氏在南邊服裝廠的作價,與他等價交換。

且這個股份額度就跟古明妍在寧氏所持有的股份一樣,屬於不可變更不會被稀釋的股權。基本除了企業擴張需要另外增資的情況之外,寧榮書日後也能跟古明妍在寧氏那裏的待遇一樣,可以不用具體的管理經營,便能每年享有對應股份額度的分紅,且這個份額不會因為公司的擴張而被減少。

古明妍提出這樣的提案,有自家大舅的服裝廠發展勢頭良好,對於現階段的聘婷來說也是能讓整個盛世在服裝行業踏上更高台階的重要助力,的確值得她給出這樣的報價之外——

古明妍這麽多年來在寧氏吃幹股拿紅利,不參與經營管理,每年做的最多的也不過就是在參加股東會議的時候給公司一些大方向上的建議,其他的什麽也沒多付出過,她也多少有些過意不去,所以更想要回報給大舅點什麽的原因在裏面。

剛好借此機會,讓大舅跟她互相持股,以後都能因對方的公司發展得更好而得利,這樣他們的合作關系也會更加穩定,不用存在一方發展過快,覺得對方占股是占了自己便宜的隱患了。

這樣後世很多公司和投資人都會用的相互持股的方式,古明妍在自己建立公司以來,還是第一次實踐。

不過她相信,自己的這一做法是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於她和大舅雙方來說,都是互利共贏的好事兒,沒有人會不願意這樣幹。

況且,她出讓的也不過只是盛世旗下聘婷服裝的股份而已,並不是整個盛世的,與她自己持有整個寧氏的四分之一股份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說到底,也是她占了便宜了,不怕說服不了她大舅,讓他同意從自己這裏獲益一些。

寧榮書第一次聽到外甥女兒這樣的提議時,覺得這樣的方式的確是有些新奇的。

待到古明妍跟他又深入地解釋加案例並理論的一通分析過後,寧榮書便很快地認可了這樣的方案,並決定就按照妍妍說的的方式來辦了。

他們兩家很快就此事簽訂了一系列的合約,跟著古明妍又飛去了粵省進行了一連串的交接和兩個工廠的整合工作。

聘婷這一品牌,也由此被她改為了盛世下屬服裝公司的名字,另外加入的原來寧氏的工廠,則被古明妍又開出了一個名為紅粉的品牌生產線。

這個新品牌專門面向高端客戶,制作的衣服就設計和原料來說都是最上乘的,有點要走後世流行的奢牌路子的意思。

紅粉的成衣價格會比同類型的聘婷服裝高出兩到三倍左右,算是聘婷服裝正式把高端市場納入自己的目標客戶範疇的重大舉措。

新增了一個品牌,其具體的運營宣傳,古明妍還是按照聘婷那時的經驗來——找到了合適的管理者,她只給出大方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