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白忙一場(第2/6頁)

資本嘛,從來都是精明無比的,它們比誰都懂得,從哪裏能挖出寶藏來。

那麽原本就只想要最值錢的土地而並不想要參與紡織廠的具體生產經營,從而讓自己日後被那上萬下崗職工的善後問題拖累的古明妍,現在在面對工作組的約談,邀請她的加入的時候,便是真真正正地被為難住了。

對方畢竟是代表著政府和工人的,古明妍就是自己再聰明再有背景,也不能指望著人家退步,全然地隨她的意,按著她的想法行事吧。她還沒有自大到那個份兒上呢。

這件事的轉折,也算是叫古明妍這穿越後二十多年順風順水的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有自己想要但沒辦法實現的事了。

畢竟,工作組都把話說成這樣了,她要是還是堅持自己的方案,那麽很可能這競標的事兒就這麽黃了。她籌劃了大半年的土地,也就再也不會跟她有什麽關系了,人家大可找別的更多的有實力的商人,去參與進來,相信他們還是能找得到的。

古明妍跟工作組的人開完了會,沒有直接給出回復,只說了自己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考慮後才能給出答復,便帶著她手下的盛世經理和兩個助理,離開了紡織廠的會議室。

回到盛世現在在京都的臨時辦公室——古明妍後來又購買的,在她名下的一幢五層辦公樓,她便開始就今天紡織廠的新提案,跟員工們開起了會議,商討起了解決問題的可行性來。

會議室裏,大家都思考了一會兒,各自組織了一下語言,那位古明妍通過京大教授們認識的,考察過後覺得他能力還不錯,被她直接吸納進公司,經過半年的考核期後被正式任命為經理的林天啟,便率先代表大家開了口——

“老板,我覺得咱們的目標雖是要拿下紡織廠的那塊兒地,但是如果再添點錢就能拿到廠子的股份,成為紡織廠的股東,倒也不是多為難的事兒。到時候,咱們就能拿到最低價格的布料了,貨源還穩定,對咱們南邊的工廠也是有好處的,所以我覺得同意工作組的提案是有好處的,您說呢?”

林天啟的想法其實並沒有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明顯好處,他想按照工作組給出的提議走,也不算是錯的。

只不過,古明妍當然還是有別的考慮的。對自己的員工,她自然是能夠說得深一些的,也想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麽會對這件事有所猶豫——

“你說的道理我怎麽會不理解呢?只不過,現在看上去是雙贏的局面,其實以後會變得怎樣,還很難說。”

“不說別的,就只從大趨勢上來看,我覺得這大紡織廠總會有破產倒閉的那一天的。你們也不要覺得我危言聳聽,經濟發展的規律在那兒擺著呢,現在也有那麽多工廠做出了例子了,紡織廠也不是多特別的地方,沒道理人家都倒了,它還能一直堅、挺著吧。”

“那麽,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我們如果只是按照原計劃購買了廠子土地的使用權的話,那麽以後等到廠子不行了的時候,再怎麽樣也不會牽扯到我們身上,他們的廠房員工的,都跟我們沒有任何關系,我們只開發自己的土地就行了。對於京都的地價,大家心裏都有數,那只會漲到沒邊兒,萬萬是不會虧的,這也是我最初的計劃。”

“但是,如果要按照今天工作組的提案,把我們盛世也拉進紡織廠的利益共同體裏去,那這情況可就又不一樣了。”

“短期看來,我們兩家都能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是個共贏的局面。”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來,我們的加入並不能改變廠子裏思想制度陳舊,工人不思進取的現實局面,他們甚至還可能因此而覺得有了靠山,不用擔心生產出來的那些落後的布料賣不出去,而更加的墨守成規,不求上進和改革起來。”

“那麽,這最後的結果,也都還是一個死而已。”

“而且,我作為聘婷的創始人,也不會想用這樣沒有市場競爭力的原材料生產我們的服裝,這無異於砸自己的牌子。”

“那麽如此一來,至多也就是不到五年的共贏期,接下來很可能兩邊就都無利可圖了,反倒有極大可能產生矛盾,互相拖累。”

“那麽到時候,人家廠子是國有的、集體的,政府管的有限,領導們再紛紛退了,剩下的就只有我們這冤大頭了,得管著整個廠子好幾萬人的吃喝養老,這絕對不會是一筆小數目的資金消耗就能解決了的。”

“而且,真到了那個時候,咱們不管還真的不行。這天子腳下的,老百姓萬一出點兒啥問題,人家告咱們不給活路了,那這指定就是我們的鍋了。要是咱們再倒黴的被哪些上位者給掛上號記住了,那咱也就別想再在國內混了,幹什麽都得有人給咱使絆子你們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