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白忙一場(第4/6頁)

古建國同志聽女兒說了一大通的道理,也明白,這次就是普通的商業行為,人家工作組考慮的也沒有錯,短期內確實是雙贏的事兒,只不過是自家閨女兒看到了裏面的風險,不想再繼續了而已,不能把責任怪到誰的身上。

但就是這樣,他這個做父親的也還是很不爽很不爽——這件事從能夠被提起再到後面的成型,都是他和閨女兒努力的結果,卻是不想,最後可能是讓妍妍白忙一場,什麽都得不到。

古建國不爽了,但他的理智卻也還在告訴著他,這事兒不是誰的錯,他並不能找人家給他女兒出氣去。

但你要是認為古建國同志會就此就放下這件事了,那於他這個女兒奴來說,也是不可能的。

古建國後來做出的決定,有些出乎古明妍的預料,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她想著自己日後的計劃,便也就沒有多加阻攔父親的決定了。

古建國決定幹嘛呢?

他決定要提前從紡織廠退休,不再為那個破廠子嘔心瀝血的操心了。

沒錯,古建國同志要撂挑子不幹了。

雖然知道事情不是誰的鍋,但要讓他在這樣的結果後,還依然跟個老黃牛似的在那個廠子裏拖著一大群不思進取不知變革的拖油瓶們累死累活,他心裏還是相當不樂意的。

原本有他在紡織廠裏帶著一群還算有進取心的職工全國各地的給廠裏拉訂單,加上跟寧氏企業的私人關系而每年都能給廠子裏帶來的大批利潤,都是這麽多年下來紡織廠還沒倒的重要原因。

但是現在嘛,不得不說,古建國同志有些心累了,他覺得自己再也拉不動,也不怎麽想要繼續再拉這艘破船了。

說起來,京都的這家工廠,原本他就是中途加入的,剛開始被各種歧視排擠不說,後來就是升任了副廠長,他過得也不是就全然順心的。

直到了那會兒了,都還是有那起子明明睜著眼,卻不願承認他為廠子做了那麽多貢獻的紅眼兒病,拿著因為他拉來的訂單才能讓他們定時定點的拿到的工資,卻還是在背後嚼他的舌根,說他升職太快,一個半路調來的,竟然越過了那麽多老職工去,還敢占著副廠長的位子,說他不配雲雲的。

古建國是個大度的人,不計較這些風言風語,也從不抱怨自己這麽多年看似晉升飛快,但實際上卻是連套福利房都沒給他分的實際待遇,卻是在女兒這個事兒發生後,徹底地不想再帶著這幫不識好歹的玩意兒玩兒了。

早先閨女兒還勸他呢,讓他不要那麽勞心勞力,這大環境誰都抵不過,就是他這個副廠長累死,這廠子該倒它還是會倒的,又何必天天為了那些腦子不清明的人做那麽多呢,況且人家還不一定能記你的好。

如果說古明妍是後世穿來的,本身骨子裏就帶著利己和自私,三觀裏大概就全是充斥著做人要靠著自己的本事吃飯,只要不害人違法,優秀聰明的人本來就能獲得更多的想法的話,那麽生在新華國,長在紅旗下的古建國他們這代人,還是在骨子裏就很有些平均主義、奉獻精神在的。

在他看來,自己當領導了,那勢必就要帶著職工把廠子建設的更好,讓大家都有飽飯吃。

而至於他自己,能不能得到與他的貢獻匹配的應有待遇,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都不是最重要的。

古建國年輕的那會兒,還因為自己本身職位不高,並不用他關心太多領導需要操心的事兒,在這方面沒有太注重的。

加上那會兒大環境不好,想讓妻兒有好的生活條件,他就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為自己的小家謀劃上。

於是,他便趁著機會,又是倒騰著倒買倒賣的,又是存古董玉石的,都是為了小家的資本積累和兒女們的未來著想,做出的種種努力。

而等到他調來了京都,在大部分兒女都考上了大學,眼看著孩子們的未來一片光明的時候,又有他家閨女兒展示出來的賺錢天賦,再加上老丈人的突然出現,還給了他妻子一大筆天文數字般的財產贈與後,古建國便再也不用擔心家裏錢財的問題了。

只他自己之前的那些積累加上妻女所掌握的財富,他們家就可以說這輩子在金錢上都可以高枕無憂了。

於是,在京都紡織廠工作的古建國,便開始把他的重心,放到了為廣大職工謀利上來了。他更多的開始考慮更大部分人的利益,奉獻自己的能力,把精力都放在了希望更多的人都能過得好上面了。

古建國有這樣從專注小家到考慮大家的轉變,跟他本身的經濟基礎足夠好有關。

但是這本也就是正常的道理,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從來都是要先齊家,古建國他不管是前期為了小家不斷地奮鬥,讓他的妻兒們都過上了在那個年月不比任何人差的好日子,還是後來在家庭沒有後顧之憂以後,一心撲在事業上,想著整個紡織廠的前途問題,他都是問心無愧的,且都做到了他能盡到的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