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4/6頁)

徐晟撫掌嘆道:“妙呀,妙!富國之法,趙娘子皆有獨到的見解,不知這強兵之法……”

趙清漪道:“草民倒也些淺見,不過說來話長……”說了這麽多,口渴呀。

明霞郡主卻遞了杯茶給她,趙清漪忙起身謝了,再優雅入座。

“軍事問題,可以分為人才的問題、錢的問題、組織架構的問題、貪腐的問題、將士積極性的問題、戰法的問題。首先拋開錢,說一說人,什麽樣的人朝廷,或者說聖上用的有信心和安心呢?一、肯定要有軍事才能;二、就是最大可能的忠於聖上。什麽人最大可能的忠於聖上?一、知遇之恩;二、真正的天子門生;三、利益同盟。這又涉及軍事人才取士的問題……”

趙清漪講得自己都頭暈眼花,講了兩個時辰了,她好累,他們還在聽,沒有打斷的意思。她從帝王內帑撥款設立皇家軍事學院,詔告向天下招生;到軍事總參制度,思想建設;講到晉升制度。還有她所知的一些實用陣法還沒有講完,明霞郡主忽然忍不住想出恭,一看太陽都西斜了,忘了吃午飯,趙清漪肚子再叫一聲。

徐晟看看太陽,嘆道:“都申時了。”

趙清漪起身道:“時候不早了,草民也該告辭了。”

徐晟可以打包票,他一生從未有在實務上有如此精深之人,實在是驚世之才,盡管是個女子。若不是個女子,她若入仕,他必要重用。

徐晟再問她的居所,一聽是客棧,驚道:“趙娘子竟無落腳之處嗎?不知尊夫身在何處?”

趙清漪淡淡一笑:“草民前夫乃是今科狀元,草民剛與他和離,這就攜兒回鄉去,不想回鄉之前有緣能拜見殿下。”

“什麽?”

和離之事不過發生在三天前,而徐晟平日處理政務,或見臣子,也不會談這種八卦,而太子妃有孕沒有天天進宮請安,也是一時半會兒還沒有聽說過。

李王妃卻及力挽留趙清漪用膳,趙清漪看看兒子,才道:“恭敬不如從命。謝過王妃。”以她的講學,吃一頓飯是很便宜了。

徐晟也留下用膳,對趙清漪極是禮遇,趙清漪雖是鄉婦,倒也落落大方,沈智雲有些失態,到底是十歲兒童,況且任何人見到太子的禮遇有這樣的反應也正常。

徐晟雖可惜她是女子,不能科舉為官,卻也開口挽留,趙清漪道:“不瞞殿下,此次和離,草民將沈俊和王尚書得罪透了,家父家慈尚還不知,草民實在放心不下。明日要起程返鄉,侍奉二老。”

徐晟身為皇太子,倒不好問一個外姓女子這些事,心想李王妃定然知道。

徐晟道:“你一孤身女子千裏迢迢南下,何等危險,不如孤派兩個侍衛護送於你。”徐晟想要打聽清楚她的底細,再看後招,說話點到為止。

趙清漪微一斟酌,笑道:“殿下盛情,草民若是婉拒倒是顯得矯情了,那麽草民恭敬不如從命,謝殿下恩典!”

飯後告辭,明霞郡主送他們出門,這時已經親切地叫著她趙姐姐了。

“趙姐姐,明日我也來送你,真舍不得你,你一定要盡快回京來。趙姐姐驚世之才,可笑那王薇好意思稱東京第一才女。”

趙清漪笑道:“因為我不是東京人。”

明霞郡主哈哈大笑,拉著她的手說:“我就喜歡姐姐的爽快!”

明霞郡主摸了摸沈智雲的頭,說:“好孩子,你的敦厚至孝終是有福的,要好好孝順你母親。”

沈智雲羞澀的臉紅了,說:“謝謝郡主娘娘,智雲會的。”

三人依依惜別,而趙清漪也攜孩子上了王府備的轎子。

……

徐晟聽說了堂妹的轉述的親身所見也不禁訝然,半晌才道:“趙娘子竟是如此剛性女子!孤見那沈狀元也是一表人才,人品盡然如此卑劣!”

徐晟卻又轉而嘆道:“但是世上從不缺少這沈俊這種人。”

明霞郡主道:“點沈俊當狀元,還不如讓姐姐當狀元呢。雖然我只聽懂了十之二三,卻也覺得好厲害。”

徐昀道:“我當初在船上見她教子讀書,無需書冊,信口傳授,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便覺不凡。因知沈狀元新娶之事,只怕她受不了,才告知妹妹,妹妹幫她,也是還了她對我的救命之恩了。”

徐晟笑道:“還讓孤見到這樣一位女中諸葛。雖是女子,她若進京,不如招為堂妹的門客,孤也好空時便來聽聽。”

徐晟東宮有不少門客,但是他若招一個女子去,絕對要起動蕩,而她這樣剛性的女子又不可能招來為妾。

明霞郡主笑道:“好呀!我有母親留的紅衣女衛,再多個女中諸葛的趙姐姐,我可威風了!”

……

趙清漪沒有想到自己運氣不錯,心想有這樣的靠山,沈俊怎麽說也不敢動她了。雖說她不知朝中之事,但見太子絕不是酒色草包,顯然他的態度可以看出和英親王府關系不錯。那她雖難入官場,但當個謀士還是能得到的。不為自保,她才不和他們講那麽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