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6頁)

明霞郡主甚是高興,她這輩子想攀附她的人不知凡幾,但是多有醜態,偏這位君子坦蕩。

忽聽一聲朗笑,說:“聽趙娘子一席話,令孤毛塞頓開呀!”

卻見兩個俊美的青年男子,一穿白袍,一穿紫袍過來,一個氣度高華、溫文爾雅,一個冷俊剛毅,身材修長。

趙清漪均是不識,但是對上那紫袍男子的眼睛就認了出來,知他就是當時易了容的徐昀。

“太子哥哥!哥哥!”明霞郡主上前挽住徐昀的手臂,問道:“哥哥不是還在休養嗎?怎麽過來了?”

趙清漪聽到還有太子,雖然這在古代是撲街率極高的職業,但是對於現在的她來說是個了不得的大人物。

“草民參見太子殿下,參見世子爺!”

“平身吧。”太子徐晟提起袍角進了亭子,李王妃也站了起來,徐晟笑道:“嬸子就不必多禮了,孤原是聽說昀弟受傷才過來看看,沒有想到遇上這樣的趣事。”

徐晟看看趙清漪道:“這位娘子面生得很,孤今日聽你一席話甚有感觸,不知如何稱呼。”

趙清漪揖手道:“草民姓趙,名清漪,草字子凈,兩浙衢州府人士。”

徐晟笑道:“趙娘子倒也有趣。”她自稱草民,而不是民婦,還有字。

趙清漪微微一笑,未多語,李王妃見她雖仍以男子之禮回太子,但是不卑不亢,無急切攀附之心,不禁也覺她氣度不俗。

徐晟素來有仁德之名,今日在叔父府上,也無架子,卻問:“孤聽你點評前朝變法之事,倒是通讀史書。”

趙清漪笑道:“草民在王妃、郡主面前狂浪,倒教殿下見笑。”

徐晟笑道:“你當真是自己對前朝之事有些看法?”

趙清漪道:“草民瞎想,對與不對,卻是兩說。”

徐晟說:“孤聽你對前宋青苗法還有未盡之語,孤願聞其詳,不知趙娘子可願賜教?”

趙清漪道:“草民不敢。不過些鄉裏巴人的想法,太子殿下當個笑話聽,也是草民的榮幸。”

徐晟靜待下文,趙清漪也不客氣,為了生存和任務。

“方才談及青苗法,與草民談及的改良青苗法。但這改良青草法初推行應有些成效,弊端卻也不少。首先,因為朝廷只是監督方,執行官員毫無政績壓力,那麽只怕他們會推諉,官員養成怠政習性。一方面,中下等戶有借貸的需求,一方面民間剩余資本有求息的動機,因此在地方上資本未必願意介入青苗貸的業務,畢竟利息較低且借款人的風險程度較為令人不安。於是,在地方是很難徹底執行,所以這種改良青苗法很難在最需要它的地方推廣。”

徐晟性資聰穎,雖然聽到如“資本”這樣的詞有些生僻,但是漢文的魅力就是望文會義,他也基本猜對。

徐晟道:“聽你之言卻有幾分道理。可是民間高利貸卻是無法查禁的。”

趙清漪笑道:“殿下也是真知卓見。”

徐晟道:“要借錢的自然是有急用的窮人,真的查禁了,窮人連緩口氣的機會都沒有。青黃不接時沒有錢,恐要誤農時。”徐晟少年時就學習政務,還看過前朝史集,看得出來當司馬光廢除了所有新法之後,前朝朝廷很快重新進入困境,內憂外患下亡國。

趙清漪道“不錯。但是窮人資產很少,還款能力低下,信用極低,不是他們不還錢,而沒有錢的話殺了他們也沒用,自然就會拖欠。因此貸出者的錢就會斷流,一斷流,錢莊無法經營,全是呆賬爛賬,錢莊都倒閉了,朝廷的變法就胎死腹中。這還是有良心的錢莊。但是實際操作中應該另一種情況為多。”

“什麽情況?”

“在一鄉一裏,貸出者通常居於優勢地位,在青黃不接時,貧窮的借貸人面臨生存危機,不得不接受不平等的利息。更有甚者,貸出人在借貸發生之前其實已經看好借貸人的某些資產多數為田地,貸出人利用各種優勢,權勢、關系、功名和金錢,通過高利貸的方式謀取該資產。但朝廷要禁止借貸卻是讓窮人直接過不下去了。”總之是借貸雙方都有問題。

“那麽朝廷應該管理這方面的事嗎?”

“對,但是朝廷用什麽樣的法條管呢?”

“孤願聞其詳。”

“首先,規定合理的利息率上限。

其次,借貸發生時,必須有朝廷相關衙門出具帶有唯一編號的貸款文書。最好一式四分,借、貸各執一份,而地方和戶部最好也要各執一份。若是沒有朝廷的貸款文書,發生逾期不還的情況時,貸方想奪地補償無法得到朝廷的地契。在這種情況下,由政府出具格式化的借貸文書,連文書費多少,不可超過多少,甚至,官員加派費用可上訪匿名告發的權益都印在上面,起到一定程度扼制腐敗的作用。統一格式,也可防止地方劣紳欺騙文化素質低下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