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坑爹第一彈(第3/3頁)

沐晟完璧歸趙,他也擔心漢王世子在雲南地界出事,他責無旁貸,只盼早日把這小瘟神送走。

誰知那漢王完全沒有把自家熊孩子帶走的意思,還朝著朱瞻壑使了個眼色,“你心心念念的騎射師傅就在眼前,為何還不跪拜?”

朱瞻壑半跪在地上,拱了拱手,“請黔國公教我三株連發的技藝吧,我一定好好練習,絕不偷懶。”

漢王順手推舟,說道:“這孩子下了恒心,跨過千山萬水來拜見黔國公,幸虧祖宗保佑,他安然無恙到了昆明,我若強行將他帶走,八成還會有一下次,不如留下在昆明,學成之後再回去,這是拜師禮。”

漢王使了個眼色,手下忙將厚重的禮單遞過來,居然要正式拜師了!

漢王有自己的小算盤,雲南這塊肥肉著實饞人,他很想拉攏沐晟。但他身為藩王,不便結交封疆大臣,以免父皇猜忌。但是孫子來拜師,年紀又小,頂多是孫子年幼無知,任性胡鬧。

老一輩一般抱孫不抱子,隔輩親,對兒子嚴格,對孫子就寬容多了。把兒子留在昆明一兩年,一來要兒子和沐晟混個師徒情誼,將來對大業有幫助。二來漢王有機會以保護教育兒子之名,在昆明安插人手、布置眼線,師出有名,簡直一箭雙雕。

沐晟已經收到紀綱的密信,要他圓謊,默認皇長孫朱瞻基這五年在他的庇護之下,忙推辭道:“萬萬不可,這窮鄉僻壤之地,豈不耽誤了世子的學問,以前外頭動蕩,皇長孫在此處避世,實乃無奈之舉,現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京城人才濟濟,還望漢王另請高明。”

漢王非要硬塞,“黔國公如何教皇長孫,就如何教他,皇長孫回京之後,文韜武略著實驚艷,皇上多有贊嘆,我這個兒子資質愚鈍,只求學得皇長孫半成即可。”

朱瞻壑忙給老師捧茶,黔國公不喝,他就不起來。

就這樣,朱瞻壑強留在昆明。漢王回到京城,向永樂帝匯報此事,永樂帝早就通過錦衣衛知道了此事前因後果,二孫子沒事,他放了心。沐晟的水平和為人,他也不擔心二孫子走歪路,何況沐家世鎮雲南,永樂帝也希望老朱家能夠和沐家能夠走的更近一切。

畢竟,永樂帝去年滅了沐晟外祖父耿炳文全家。

整個耿氏一族,只有沐晟之母黔國公太夫人耿氏因是出嫁女,而被永樂帝格外赦免。

沒有辦法,誰叫耿炳文是建文朝的顧命大臣呢。何況耿炳文還拒絕承認永樂帝的帝位合法,永樂帝

不可能放過耿家。

留二孫子在昆明,也能緩和於沐家的關系……不過,這還不夠,西南門戶重地,不能讓沐家一家獨大,得派個靠譜的人過去,和沐家互相制衡。

永樂帝此時正在搞“北王南調”的政治調整:且說改朝換代,被囚禁、召回京城的藩王們恢復了爵位和自由,正要拖兒帶女回到各自的藩王府。

其他在中原腹地的藩王回家都沒有問題,問題是洪武朝鎮守大明九邊邊關、兵強馬壯的藩王們怎麽辦?

放他們回邊關繼續鎮守,就必須把原來屬於藩王們的兵權武裝交還,否則如何鎮守?靠愛嗎?

永樂帝自己就是藩王起兵奪得帝位的,他可不希望放虎歸山、歷史重演。

那該怎麽辦?永樂帝想到了“北王南調”的法子,以修繕藩王府為理由,先把九邊藩王留在京城,好生養著,賜給財物田地,要他們舒舒服服等待修復一新的王府。

然後,修改藩王們的封地,把北方邊關的王封到安全的南方,如此一來,就有理由削掉藩王的軍隊了。

於是乎,韓王改封平涼,沈王改封洛州。遼王封到荊州,谷王封到了長沙,實力最強的寧王則改封南昌。

舊的藩王府就不必回了,朕給你們在江南富饒之地統統建了嶄新的藩王府!驚喜不驚喜?刺激不刺激?還是四哥愛你們這些弟弟啊!

以前藩王守邊關,一律改成中央派將軍直接鎮守,集權於永樂帝一人。

漢王把兒子留在昆明,永樂帝尤嫌不夠,幹脆借著“北王南調”工程,把一門心思修醫書的親弟弟周王朱橚的封地從河南開封,變為雲南昆明,順便要二孫子朱瞻壑搬到周王府去住,方便保護照顧。

漢王本想借此在昆明紮根埋棋子,不料永樂帝中途截胡,把親弟弟周王封到雲南,一下子“剁了”漢王企圖布局雲南的手。

漢王有些害怕,父皇此舉,是巧合還是給自己警告?

漢王腸子都悔青了:機關算盡太聰明,到頭來為父皇做嫁衣,還白賠去長子,這孩子為什麽非要跑去雲南呢,真是坑爹啊!

漢王絲毫不去悔改自己為啥把長子取名為朱瞻壑,壑,就是水坑的意思,不坑你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