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在他的bgm裏,沒有人能夠打敗他。(第2/3頁)

建文帝自扇耳光:我咋就管不住這張嘴呢?

可見說人話是多麽重要。普通人很難理解官方語言。五百年後某黨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還有某國總統大選,擁有地方支援中央獨特發型的總統候選人提出“讓某國再次偉大”的競選口號,都是靠著言簡意賅的人話贏得支持。

盛庸快要當氣得吐血。作為主帥,他當然也知道“勿使朕有殺叔之名”的真實意思,可是這個隱藏意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著眾人的面,盛庸也不敢公開命令朝著燕王放箭啊!

燕王安然無恙回去之後,越發有恃無恐,兩軍交戰,燕王所到之地,南軍偃旗息鼓,不敢動他,知道他離開,才敢端起刀槍和其他燕軍拼殺。

盛庸去年使出在濟南城懸掛“高祖皇帝神牌”的騷操作,逼得燕王不敢朝著親爹的牌位開炮,只得撤退,以毒攻毒,以騷克騷。

萬萬沒有想到,燕王在騷操作方面更加沒有底線,靠著bgm這一招反敗為勝,贏得了夾河大捷,盛庸大敗,只得退兵到了德州。

南軍損失慘重,剛剛大勝的喜悅兜頭澆了一盆涼水。朝廷從狂歡急轉直下,變成了恐慌,為了平息眾怒,建文帝只得再次罷免了兵部尚書齊泰和翰林侍講黃子澄——因為是這兩個人推薦了盛庸為主帥。

不過,兩人明面上是罷官了,實際上是離開京城,拿著建文帝的旨意到處募兵和召集糧草去了。

是的,建文帝這次想給盛庸補充一些兵力,讓南軍盡快反攻,取得勝利,但是他發現經過耿炳文、李景隆、盛庸三個主帥連連丟兵之後,他手上已經沒有現成可用的軍隊來支援南軍了。

黃子澄和齊泰一走,京城的顧命大臣就只剩下方孝孺等人,其中以方孝孺最得聖寵,方孝孺建議建文帝:“如今黃大人和齊尚書去募兵,北方戰勢緊張,不能等米下鍋啊,不如先停戰和談,用緩兵之計。”

建文帝也有此意,以前兵力占據絕對優勢都輸得一塌糊塗,現在兵力銳減,還怎麽打?幹脆和談吧!

誰知建文帝還沒選出使者,燕王的使者就已經到了京城,大張旗鼓的宣揚說燕王要和談!

燕王真是老奸巨猾,他要站在道德的居高點,為將來登基做準備,制造輿論攻勢。

燕王使者聲稱,燕王只是清君側,絕無謀反之心,只要交出毀了祖制的方孝孺,黃子澄等人,燕王就退兵。

見面燕王使者的漫天要價,建文帝陷入了被動,只得就地還價,由於黃子澄齊泰外出募兵去了,建文帝只能和方孝孺商議對策。

方孝孺慷慨激昂,坦然獻頭,“要老臣的人頭,沒問題,盡管拿去便是,不過前提是要燕王親自來京城,放下兵器,解下盔甲,再帶走老臣的人頭。為了大明江山,老臣這條命不算什麽。”

建文帝忙說道:“萬萬不可,方大人是高祖皇帝留下的顧命大臣,豈能被燕賊所辱,只要引得燕王進京,當場捉拿,方大人不用真的獻人頭。我們拖延時間,命南軍從遼東攻打燕軍,兩面夾擊。”

君臣敲定了還價,由大理寺的薛少卿代為轉達。

君臣商議的“奸計”自然都被胡善圍寫在字條裏,封在蠟丸裏,從恭桶運出去。

燕王看到情報,哈哈大笑,“真把我當三歲小孩糊弄了。”遂下令加強遼東腹地的防守,南軍只得放棄了從腹地突擊。

燕王使者呵斥朝廷言而無信,明明是來談判的,卻暗地裏搞偷襲這種無恥的勾當,大罵方孝孺是奸臣,誤導君王。

方孝孺被罵得滿臉通紅,再也扛不住了,於是向建文帝建議:“斬殺燕王使節,以儆效尤。”

當即有大臣建議,“兩軍相戰,不斬來使,這是規矩。”

方孝孺則冷笑,“你為燕軍說話,難道你是燕王的奸細?難怪燕王會知道我軍偷襲遼東的消息,都是你們這些奸細泄露出去的!”

為了維護顧命大臣,建文帝下令將燕王使節斬首示眾。

於是乎,朝廷和燕王談判破裂,朝廷因斬了使節,亂了規矩,在輿論中再次敗於下風。

當然,這些建文帝是聽不到的,他身邊的人都說斬得好。

使者被斬,燕王大怒,前方傳來絕密情報,說黃子澄募了數百萬石糧草,去支援德州盛庸軍隊的糧草,即將送達。

紀綱偷偷搞了六千套南軍的軍裝,燕王下令換裝,裝成南軍,居然成功蒙混過關,到達沛縣,火燒南軍糧草,河裏的魚蝦都燒熟了,黃子澄一腔心血,毀於一旦。

京城,面對糧草被攔截的噩耗,方孝孺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再接再厲,又獻上一個反間計:要建文帝寫信給燕王世子朱高熾,許諾燕王之位,只要他肯歸順朝廷,指認父親燕王朱棣是反賊,就把北平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