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在他的bgm裏,沒有人能夠打敗他。

建文二年的第一場雪降臨大明後宮時,馬皇後生產。

在失去了母親和弟弟之後添丁家口,對建文帝而言是莫大的安慰,建文帝難得罷朝一日,陪在產房外面,自打馬皇後見紅發動,建文帝就開始齋戒,後宮忌生殺葷腥,大門懸起了弓箭等物,等待皇嗣誕生。

瑞雪兆豐年,建文帝覺得這個孩子會給大明帶來好運。

馬皇後不負眾望,生下一個皇子,加上之前的太子,有兩個兒子傍身的她,地位如以前的馬皇後一樣鞏固,無人能撼動了。

建文帝抱著新生兒,感受著小嬰兒特有的生機,加上最近改革推行的順風順水,他覺得自己即將否極泰來,要轉運了。

減去江南田稅後,建文帝得到了江南地主們的擁護,而其他地區百姓那些反對之音,被手下官員刻意屏蔽掉了——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到當年錦衣衛的好處了,錦衣衛在的時候,高祖皇帝對民間輿論了如指掌,是他的耳朵和眼睛。

沒有了錦衣衛,又沒有成立其他特務組織,官員為迎合新君,斷開了言路,建文帝聽不到反對的呼聲,自以為做對了,實際上自己已經成為聾子和瞎子。

建文帝知道減了稅,就能藏富於民,讓百姓受益,他的支持率就會提高,其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江南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但是土地兼並同樣嚴重,種地的大多是佃農,土地所有權掌握在江南大地主手中,而朝廷官員很多都是大地主家庭出身,包括方孝孺家族,家族的土地龐大,騎馬去收租子,收一個月都收不完,所以無論減稅還是削掉戶部戶籍門檻,容許南人官員入職戶部,到頭來,都是便宜了南人官員,普通老百姓並沒有得到多少實際利益。

南人官場、錢場兩得益,當然全力支持這兩項改革,建文帝聽到的皆是歡呼聲和叫好聲,大多數人保持沉默,或者呼聲被官員壓下去。

但是不管怎麽說,建文二年年末和次年年初,建文帝都在新生兒的誕生、改革的歡呼聲、還有北伐軍接連取得大捷的喜報中度過,一切都來的太順了,他越發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對的。

北伐軍元帥盛庸再次主動出擊,取得了東昌大捷,燕軍大敗,燕王差一點點就被活捉了,幸虧手下大將張玉勇猛,沖進敵陣,把燕王救出來,自己卻戰死。

捷報傳來,建文帝大喜,特將捷報祭告太廟,說給祖先們知道。

可是太廟的祭品都還新鮮時,燕王朱棣再次召開誓師大會,效仿當年曹操斷發,當場脫下袍服焚燒,立下誓言,燕軍士氣大勝,迅速反擊,和盛庸二十萬南軍開戰,雙方各有勝負。

這一次燕王朱棣比盛庸更無恥更不要臉手段更騷了,每一次進攻,燕王朱棣都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且身邊都跟著一群士兵敲鑼打鼓吹著號角,大呼“燕王在此!”,以及建文帝那句著名的“勿使朕有殺叔之名”。

每一次撤退,燕王也是要士兵們先走,他留下來斷後,照例是鑼鼓喧天,高呼“我爹是高祖皇帝”,以及那句“勿使朕有殺叔之名”。

燕王已經把這句話當成了免死金牌,他明明曉得是要他死,不要活捉的意思,卻故意曲解,要南軍們以為建文帝的旨意是不要殺他,殺他就是抗旨不尊,就要殺頭。

不僅如此,燕王每一次沖鋒陷陣,或者斷後壓陣,保護燕軍撤退,都會大張旗鼓播放這種鬼畜般的bgm(背景音樂),並進行洗腦循環,讓所有南軍都知道他在這裏:我在這裏,你們不敢打我,只有我打你,你們不能還手,還手就是抗旨,要殺頭的。

為了打仗,燕王徹底不要這張老臉了,就像九七版《天龍八部》裏黃日華飾演的丐幫幫主喬峰,每一次出場就像扛著一個音箱,播放著喬峰專屬bgm,在他的bgm裏,沒有人能夠打敗他。

燕王也是一樣的,和盛庸軍隊幾次交鋒,他一出場,號角先行,伴隨“我爹是高祖皇帝”、“燕王在此”以及“勿使朕有殺叔之名”,就像後現代養生搖滾加饒舌說唱,無論燕王如何在南軍陣營反復沖殺,都沒有南軍敢當場還手!

最誇張的一次,是燕王帶著他的bgm隊伍去前方偵查敵情——是的,燕王自從發現這塊護身符挺管用之後,幹脆一人包攬了所有危險的活計,從偵查到沖鋒,到斷後,都是他親力親為。

結果燕王在偵查中太累,睡著了,醒來的時候,他和十幾個專門演奏bgm的儀仗兵被盛庸十幾萬南軍給包圍了。

燕王不愧為是高祖皇帝的兒子,不慌不忙大手一揮,bgm響起來,居然就這樣大搖大擺的穿過十幾萬南軍的包圍圈!

無人敢動燕王,別說暗箭了,就連屁都不敢放,就怕背負“抗旨”殺頭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