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最傻最天真(第2/3頁)

來參加考試的北方舉人不服氣,大鬧京城,稱為金榜題名為南榜,說考官徇私枉法,欺負北方人,歷朝歷代的科舉考試,怎麽可能只有南人上榜?

且不說別的省市,就連自古以來的北方的公務員考試大戶山東、孔子故裏都沒有一人上榜,這不科學。

當時高祖皇帝只有不到一年的生命了,晚年的他本來就多疑,對這個結果十分懷疑,覺得這屆考官不行,一定故意提攜南人,打壓北人,這個對國家的政治穩定不利,長久下去,官官相護,同鄉同黨互相抱團,有才能者不得志,必然會引起政治危機。

高祖皇帝一看考官名單,也全都是南人,更加懷疑,但是科舉結果已經出來了,不可能再考一次,科舉不是兒戲,否則朝廷威信全無。

所以高祖皇帝命令這次科舉的陳狀元等新進士、翰林院幾個學士等人組成第二撥閱卷小組,從落第的舉人試卷中每人選出十人,重新補錄一部分舉子,以平息北方舉子的怨氣,平息爭端。

然而,高祖皇帝還是低估了讀書人會不要臉到如此的地步——再次閱卷補錄,補上來的新進士們,還是南人,一個北方舉子都沒有!

這一下不僅僅是北方舉子憤怒了,就連朝廷為數不多的北方籍貫官員也紛紛上書,表示對補錄結果的質疑,指責南人有門戶之見,抱團排擠北人,朝廷是皇上的朝廷,不是你們南人的朝廷。

前面說過了,高祖皇帝只讓北方官員任職戶部,戶部是朝廷的錢袋子,做啥事都要花錢的,戶部不撥款,什麽事情都幹不了,所以北方官員總體人數不多,但影響力並不小,永遠不要小覷管錢的人。

矛盾不僅沒有平息,反而越鬧越大,甚至引起了官員的分裂和敵視。

高祖皇帝震怒,遂命陳狀元等人把北方舉子的試卷拿過來,他要禦覽,看看是不是北人舉子真的差到連補錄都沒有機會。

陳狀元剛剛當了二十幾天的狀元,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決定既然都做下了,就幹脆一條路走到黑,反正他是皇上欽點的狀元郎,一舉成名天下知,還能把他怎麽樣。

於是陳狀元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返,他故意挑選了幾個差等的北人試卷,獻給高祖皇帝禦覽……

高祖皇帝雖是大字不識的鳳陽農民出身,但是當了三十年的皇帝,他能看不懂試卷?

你們不僅在挑戰朕的皇權權威,還在侮辱朕的智商!

高祖皇帝連開國功臣們都幾乎全部屠盡,還怕殺一個狀元?陳狀元欺君,被車裂撕成好幾塊,其余殺的殺,流放的流放,幹脆利落的了結。

不僅如此,高祖皇帝取消了這次科舉考試成績,重新開考,親自擔任主考,定了新的進士名單,五十一個新進士,全部是北人,一個南人舉子都沒有,史稱南榜。

陳狀元都被車裂了,南人官員和舉子都不敢再鬧,從此以後,高祖皇帝命令科舉考試分南北卷,進行地區劃片,確保榜單名額相對公平,不要再出現南北榜案。

黃子澄探花郎出身,正經考科舉出來的,他太能理解科舉對讀書人的重要,他雖是南人,但是他支持高祖皇帝的做法,保證科舉的相對公平,國家公務員來自全國各地,有利於國家穩定。

正因黃子澄如此開明的表現,洪武帝才會定下他為顧命大臣。而方孝孺沒有考過科舉,因是宋濂的學生,典型被“舉孝廉”出來的,所以他沒有黃子澄對南北官員之爭那麽的敏感。

方孝孺說道:“南北榜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就是長期把握一項權力後,得意忘行,枉顧公平的結果啊,所以現在科舉分南北卷,以保證公平。否則,南人只維護南人,北人只維護北人,戶部一直被北人官員把持,遲早會出現第二個‘南北榜案’,於國不利,所以需要改革,摒除戶部的戶籍門檻,公平對待南北戶籍的官員。”

方孝孺偷換概念,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把黃子澄給堵得語不成句。

其實說到底,減稅和砍掉戶部戶籍門檻本質都是看起來絕對公平、絕對正確,但實際上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提議,和五百年後現代社會追求政治正確的白左小清新有異曲同工之處。

就是看起來相當正確,但是故意忽視人性自私和惡的一面,不切實際。不過在辯論上,政治正確始終占據優勢,故,正統科舉探花郎出身的黃子澄說不過公知大v方孝孺。

建文帝最終選擇了聽起來十分正確的方孝孺的建議,削減江南重賦,以及砍掉戶部只能由北方官員把持的舊規矩。

黃子澄心灰意冷,以後越發沉默了。

建文帝連夜起早改革的詔書,在賦稅方面,“均江南田賦”、“每畝納稅不過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