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秦王(第2/2頁)

看到魏勉眼中驚詫,應旭不禁昂頭自傲道:“這是我幾年來走遍東南各地,采集各處風土親手丈量後制成的沙盤,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為翔實的地理文志。依托此物,我制定出了一攬子東南海防規劃,現已上奏皇帝批準。我堅信只要措施得當,倭人再不敢上岸騷擾百姓了!”

細說下來,這其實是個龐大無比的計劃,應旭擬定在長江兩岸建有衛、所、巡檢司、烽堠、艦船。並在東南各省共設有山東、揚州、金山、浙江、福建、廣東等六個總督備倭都司,同時各省專置按察副使一員,負責巡視、監察海道,稱為“海道副使”。

山東的布防則是以大嵩衛、青州左衛、威海衛為中心,向周圍輻射。軍事設施以衛所為骨架,配以城堡、軍寨、墩台,輔以巡檢司,達到“設衛所巡司,以控之於陸”的目的。這套嚴密的防禦體系,一旦實施給沿海地區帶來的影響必定是空前的。

隸屬衛所的守禦千戶所全部系磚城,周三裏高二丈闊一丈二尺,設樓鋪十五,池闊一丈,深一丈,共屯兵千人。這其中位於海陽所半島與大陸接壤處,古稱之沙溝寨,在此屯兵可南防海上入侵之敵,東西隨時協同沿岸各守禦點對敵作戰,北靠大陸有堅強後盾,可據此設為為軍事要塞之地。

大山寨備禦千戶所,位於大嵩衛西大山東北麓,也系磚城,周長四裏,高一丈五尺,闊一丈五尺,門四,樓鋪十五,池闊一丈,深七尺。此次添加的是衛所下設軍寨、煙墩、炮台等軍事設施。軍寨是駐軍駐地和屯糧之所,煙墩則為瞭望報警之設,每墩設守墩兵四個,發送信號,白天點煙,夜晚點火敲鑼。

大辛家小寨子、鳳城寨前、小紀北山、大閆家北山及三駕山等地均設有軍寨。煙墩則數百米設置一個,如大辛家方裏及草島嘴、小灘西山、六甲西山、石人泊梅花嶺和三駕山、黃塘東山、魯口東山、行村靈山、荊家東山、西小灘西山等處都需設置。

擬定設置炮台五處,分布於大嵩衛、青州左衛、海陽守禦千戶所,大山寨備禦千戶所及草島嘴。此外還有獨立的海防機動部隊文登營以及設置於衛所之間沿海空曠地帶的乳山巡檢司和行村巡檢司,形成衛連所,所轄寨,寨連墩。每值倭寇侵擾,一墩點火放煙,營、衛、所、寨、墩、司等立即互應,共禦來犯之敵,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防禦體系。

這套恢弘的整體構築被後世史學家們稱之為“海上萬裏長城”,但是此時除了幾個大些的衛所和有限的幾個前哨碉壘,其余還只是沙盤上的一個雛形。要是真正實施下來,還要規劃出其中的種種細節,沒有個數年的工夫是拿不下來的!

看著這位皇子站在沙盤邊上侃侃而談,魏勉暗自咋舌,心道果然是皇帝的兒子不愁錢花。要知道,每年朝廷劃撥的銀兩都不夠軍餉的開支,加上衛所派系林立,一向都是各自為政,錢款周轉幾次之後不知有多少流失,最後就不知所蹤了。

想到這裏,魏勉振奮的心緒稍稍收斂,邁前一步沉聲稟道:“王爺,事情是頂好的事情,只是黃白之物人人皆愛,要是這全套體系建下來怕是所費不貲啊!即便朝廷能夠征徼到位,也要廉潔官史經手才能將財物用在刀刃上!”

應旭由衷點頭,“本來我建議將這批銀子直接劃撥軍中,但朝中反對之聲甚重,幾位內閣大臣更是齊聲反對,只得作罷!古舊老臣只知道墨守成規,哪裏曉得那些倭人的殘暴?好在皇上允許專款專用,你們也要找好熟悉錢糧之人,莫讓那些奸官滑吏給誤了!”

魏勉心中一動,笑道:“說到熟悉錢糧之人,卑下倒是想起一人。此人原籍青州,年少時因家境貧寒棄文從商,十來年的功夫就成了一方巨賈。當時的廣州知府鄭瑞舉薦他以秀才之身晉為九品巡檢,不想幾年間廣州海路所繳稅銀已逾千萬,連皇上都幾次金口嘉獎,真真是位能人!”

秦王沒有立時答話,帳中漸漸有了一絲讓人心燥的沉寂。

魏勉忽然間就覺得自己有些孟浪,這些天潢貴胄向來多思多慮,行事不能以常理度之。他向來天不怕地不怕,卻是想到前些日子長兄在書信裏的切切囑托,說皇室之人歷來詭譎多變,凡事都要多看少做,所以委實不願意現時就得罪了這位主子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