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北涼的戰事比北燕發展的要快的多,可謂是烈火燎原一般,北燕全境幾乎已經被攻下,只有龍城和龍城周邊的州郡還在抵抗,龍城被大軍團團圍攻,已經是強弩之末,等高句麗人一退,必定就會分出結果。

而沮渠牧犍本身並不占劣勢,整個北涼幾乎是一份為二,北境和西境支持沮渠牧犍,南方和東邊則支持魏國和沮渠菩提。

就人口密度來說,南方的經濟實力要強於北邊,可就“能打”來說,北方卻是民風彪悍,幾乎男丁人人都能控弦作戰。

但北涼有個最大的問題,這問題甚至比魏國還嚴重,就是凝聚力。

北涼是無數個部落、部族以及中原動亂時西進的漢人門閥組成,沮渠蒙遜是第一代國主,建國也沒有多少年,各自因為利益才聚集在一起,一旦無法滿足他們的既得利益,對他們來說,換個國主沒有什麽區別。

沮渠牧犍的根基在北方,北方官員希望借由沮渠牧犍的聲望和地位更近一層,進入姑臧的政治中心,可吐谷渾人打來了,他們不能放棄掉自己的大本營去援助正在難關之中的沮渠牧犍,如果這樣做,沮渠牧犍又沒獲得最後的勝利,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這種情況下,狄葉飛驅虎吞狼之策十分奏效,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及包蔭戶的北涼宗主們,不得暫時將沮渠牧犍的安危放在一旁,寄希望於姑臧城自身的防衛,然後退回酒泉和敦煌,優先處理吐谷渾的問題。

然而等到他們回到酒泉和敦煌,卻發現“沮渠菩提”的人馬早已經幫他們趕跑了“敵人”,保衛了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當地的百姓和蔭戶也對他們感激涕零。正是因為有這樣好的契機,素和君和鄭宗終於找到了和這些“宗主”們對話的機會,動搖、分化、刺殺、收買,無所不用其極的讓他們倒向菩提這邊。

已經亂了陣腳的沮渠牧犍又做了一件蠢事,他在朝中提出北涼已經不可能守住了,只要魏國大軍一到,必定是要覆滅的,最好是這時候棄城西進,帶著軍民攻下鄯善、高昌等國,伺機等候復國的機會,就如以前棄姑臧而走的南涼。

這是曾經孟王後勸諫過沮渠牧犍的話,也是北涼一旦滅國後唯一的希望,原本是一條非常好的退路,但問題是,現在北涼還沒到滅國的時候呢。

於是乎,自他提議開始,沮渠牧犍不願意到遙遠西域去的堂侄沮渠萬年,率部出城投降了小叔沮渠菩提的隊伍,一下子引起了連鎖反應。

姑臧城裏許多貴族已經在北涼經營了兩代,哪裏願意去遙遠的高昌和鄯善?許多朝臣和大族豪酋買通了守城的守軍,紛紛非降就逃,也不投靠哪一方,只帶著所有的力量返回家鄉去,以這種行為作出無聲的抗議,告訴沮渠牧犍他們不願意離開北涼。

內憂外患之中,沮渠牧犍感覺到自己大勢已去,日日在後宮荒淫無度,他接回了已經被孟王後送走的嫂子大李氏,將她圈養在東宮之中,用各種讓人羞恥的手段宣泄自己的焦慮,又命令心腹和親眷從國庫中拿走金銀財寶,一點點藏匿到其他地方去,做好破城後逃跑的準備。

大李氏自和孟王後合作之後,原已經遠離了宮廷,在姑臧近郊一處莊園安享余生,此番因為大軍圍城,又被沮渠牧犍以安全為借口掠回宮裏,心中痛苦不堪,只想著要報復他,讓他後悔。

沮渠牧犍生性多疑,體格又粗壯,大李氏無法得手,只好尋求孟王後的幫助。她在宮中生活多年,對宮中情況了如指掌,伺機放走了被幽禁在後宮之中的孟王後,引起宮變,孟王後帶著宮中效忠她的侍衛殺出城去,在監牢之中救出了源破羌,又策反了姑臧城幾位武將,護送他們逃出姑臧城。

孟王後原本就武藝超群,源破羌也是人中龍鳳,兩人雖在北涼受到幽禁,但並沒有受過刑,逃出去後立刻召集舊部,發動了瘋狂的報復。

孟王後命令各地通告檄文,直指沮渠牧犍十大罪,包括擾亂倫常和弑父殺君、暗害兄弟等等,此檄文由孟王後親筆手書,散遍北涼,一時間,沮渠牧犍民心大失,連姑臧守城的百姓都不想再堅持了。

狄葉飛也在酒泉和敦煌穩紮穩打,以沮渠菩提的名義驅趕北上劫掠的吐谷渾人,贏得各地各部聞風而歸附者十幾萬人,正在揮兵南下,前往姑臧。

這種情況下,沮渠牧犍為了反擊孟王後的“十大罪”,也開始命文人撰寫文書洗脫罪責,其中就包括解釋“藏窩興平公主、備防王人”這一條。

興平公主回宮後遲遲不出,又有大李氏被強召進宮,許多人甚至懷疑沮渠牧犍罔顧人倫到對妹妹下了手,畢竟興平公主是出了名的美人兒,而且已經有了“失蹤”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