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第2/5頁)

然而賀穆蘭聽說自己還有一年左右可活時,竟忍不住笑了出來:“還有這麽久?那足夠了……”

至於足夠什麽,誰也不知道。

“欽汗城啊……”袁放露出向往的神色。“得陛下隆恩,我們可以在麗子園駐紮休息,準備入涼的物資和人馬,既然是被稱之為‘草原明珠’,一定是個很美的地方吧?”

欽汗城便是被後世稱之為“塞上江南”的“銀川”。幾十年前,這裏為赫連勃勃所得,因為地勢平坦開闊,黃河南北貫通,所以土地肥美適宜居住,所以得到了夏國的重視並在此重新築城。

赫連勃勃喜愛行獵,於是在這裏建造了龐大的王家園林“麗子園”,用來廣納美女,滿足其揮霍奢侈的生活。

欽汗城的前身是漢武帝時期“徙貧民於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萬口”的“典農城”,是以農業發達,諸族混居,一向是夏國重要的後方糧倉。北魏打下夏國之後,欽汗城也就歸了魏國所有,連麗子園也成為了拓跋燾的行宮。

當年麗子園得到後,朝中眾大臣有意討好拓跋燾,希望他能西巡欽汗城,在麗子園裏遊玩居住,最終還是被他拒絕了。

被他拒絕的理由很簡單——“赫連勃勃一生揮霍無度,性格暴虐,所以失夏。我不願重蹈他的覆轍,尚未平定中原就耽於享樂。”

但後來根據庫莫提的說法,拓跋燾只是純粹覺得跑去嚇唬一次欽汗城的各族百姓沒什麽意思,而且麗子園據說十分華美,他怕住了以後覺得自己的宮殿破敗,索性就不去了。

賀穆蘭相信後面那個才是真實的原因。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昔日秀美壯麗的“麗子園”成了不祥之地,那些試圖以自己的美貌再一次俘虜一位君王的宮女和舊日妃嬪們,在得知那位年輕英俊且英武不凡的帝王並沒有來這裏享樂一番的意思,也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更煞風景的是,拓跋燾不願意浪費人力,所以麗子園裏大量的獵場成了牧場,赫連昌在行宮裏的妃子和宮女們也要織布養麻,麗子園徹底走下了“行宮別院”的神壇,變成了魏國另一處“大齡婦女下崗再就業基地”。

這一次北魏使團進入涼境的最後一站便是欽汗城,再往前,就是涼國的使臣迎接和安排了。因為並不能保證涼國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物資,路上發生什麽都有可能,欽汗城的最後一次補給就變得非常重要。

拓跋燾在離京之前特別允許他們進入麗子園駐紮,此地的“典農都尉”會負責提供使團和虎賁軍進入涼境前所有的糧草。

可以得到允許住進麗子園的賀穆蘭一行人,是魏國第一批接觸到它的人,甚至比拓跋燾更早進入了麗子園裏。

治理欽汗城的官員是匈奴人,叫做劉元宗,自稱是漢代和親公主的後代,所以改姓為“劉”。

而此地主管農事的典農都尉則是一個十分精幹的黑瘦中年漢人,姓馮名恒,在此地負責墾農已經有二十年,歷經數次朝代更叠,頗有一番處變不驚的風度。

進入欽汗城的過程非常順利,劉元宗和馮恒能夠在赫連朝和北魏朝都被留下來繼續治理欽汗城,那肯定在資歷、情商、智商和能力上都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是以使團還未到達欽汗城,一路上就已經有欽汗城的官員迎接打點,加之銀川附近又是一馬平川,最適合行軍,很快的功夫就進了城。

麗子園在欽汗城以北,占地遼闊,因為是園林,所以除了幾處行宮以外全是大片的獵場和林子,最適宜駐紮。

賀穆蘭身為副使,又是虎賁軍的主帥、魏國最近大出風頭的名將,當然得到了劉元宗等人的熱情接待,但這些人也不是笨蛋,從使團的蛛絲馬跡中看出了賀穆蘭對待使團裏其他人的態度有些怪異,只是不願意說罷了。

“我們欽汗城比不得平城,也及不上統萬,不過是西境一處普通的城鎮罷了,只不過因為西陲荒涼,所以才得了‘明珠’之稱……”

劉元宗領著使團諸人進城,北涼的使臣和李順等人來往魏涼兩國的時候曾經在這裏周轉過,所以對此地並不陌生,而其他人則都是第一次來,一個個用好奇的目光打量。

所謂“塞上江南”,不過就是此地比其他地方植被更茂盛而已,這座城確實沒有其他的城高大和廣闊,可因為赫連勃勃性格暴虐,所以他的城築造的都比其他的城要堅固,沒有經過戰亂,看起來也並不破敗。

比起魏國使團,欽汗城的百姓對這群進城的使者們才是真正的好奇,一個個都在遠處指指點點,賀穆蘭還發現了有不少人爬在了如同屋檐、大樹這樣高大的地方往這邊眺望。

這樣的大膽是賀穆蘭之前從未見過的,而沿路的百姓則是什麽民族的都有,至少賀穆蘭一路行來,就看到了漢人、羌人、匈奴人、鮮卑人和西域胡人穿梭如織,有許多少女更是挽著異族戀人的手臂光明正大的招搖過市,其中不乏漢人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