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4/4頁)

謝芳菲心裏說你跟我爭論這仗是勝是負?嘴上說的卻是:“僧珍清不清楚元宏這個人呢?”

呂僧珍回答說:“元宏此人野心勃勃,頗有作為,而且精通兵法。”

謝芳菲點頭說:“元宏的確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你知道元宏為什麽不姓拓拔而姓元?北魏的君主一直都是拓拔姓氏的。”

呂僧珍看著她,不知道謝芳菲說這番話的真正用意是什麽。謝芳菲繼續說:“元宏,原名是叫拓拔宏。他五歲即位,當時的朝政是由馮太後一手把持。馮太後臨朝聽政的時候,實行一系列的改革,頒行班祿制,嚴懲貪官汙吏,推行三長制,均田制,租調制等改革,解決了北魏面臨的一系列的嚴重社會危機,鞏固了北魏的統治。而馮太後死後,元宏親政,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遷都。你知道他是怎麽遷都洛陽的?”

謝芳菲不等他回答,繼續說:“因為北魏守舊的貴族全部反對遷都一事,於是他親自統領步兵,騎兵一共三十萬從平城南下,表面上是去進攻齊朝。到了洛陽,遇上了連綿不絕的秋雨,道路泥濘,行軍十分困難。元宏仍然下令繼續南下。大臣們都拿當年太武帝拓拔燾南征劉宋慘敗而回一事勸戒元宏。元宏說:‘這次南征,影響甚大,興師動眾,無功而回,那成什麽體統。你們既然不願意再南下,可以,但是首先得把都城先遷過來,等到機會再進攻南齊,統一天下。’大臣們仍然猶豫,元宏下令:‘同意遷都的站左邊,不同意的站到右邊去。’南安王拓拔楨立即說:‘只要陛下停止南進,我們一定贊成遷都洛陽。’由遷都一事可以想見元宏的為人,能屈能伸,深謀遠慮,胸懷天下的一個人。你覺得我們這次勞師遠征的進攻元宏親率的十萬精兵有多少取勝的機會呢?”

呂僧珍啞口無言的看著謝芳菲。謝芳菲繼續說:“後來,元宏又親自回到平城,說服留在那裏的王公貴族也同意遷都洛陽。然後,他全面改革鮮卑習俗,規定以汗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鼓勵鮮卑族與漢族通婚,采用漢族典章,評定士族門第,從而加強了北方民族之間的融合,解決了民族問題。他還改鮮卑姓為漢姓,所以他才會叫元宏這個名字。而且強行規定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死後不得歸葬平城。北魏從此經濟繁榮,商業興旺,國內政局逐漸趨於安定。可是反官南齊,內亂不斷,大誅皇室臣僚,弄的舉國上下人心惶惶。如今卻要興師動眾不顧後果的前去討伐北魏,呂參軍現在認為我們取勝的機會又是多少呢?”

呂僧珍一臉死灰的看這謝芳菲說:“如今應該怎麽辦?大軍近日就要出發了,而崔將軍絕對是不會撤回軍隊的。”

謝芳菲嘆氣說:“到了今天這個情況,我也無力回天了。我要你過來的目的並非要阻止這次軍事行動,而是要你一路上多加注意蕭大人的安全情況。尤其是到達鄧城,兩軍短兵相接的情況下,保不定有人趁機下手殺害大人。這次的出兵既然勢在必行,卻又注定慘敗而歸的話,無可奈何之下你一定要想方設法的保住大人的親兵近衛。僧珍,你聽芳菲一句話,只要你能在這次軍事行動中保的蕭大人安然無恙的回到雍州,日後你一定會大有作為的。蕭大人的性命直接關系著你今後的前途和命運。”

呂僧珍吃驚的看著謝芳菲,對她精明厲害的分析推理佩服的五體投地。想到她目前困難的處境說:“我回去一定將今晚的這番話轉達給大人聽,大人一定不會辜負芳菲姑娘的一片苦心的。”

謝芳菲心裏暗自說我苦心倒沒有,私心卻不少。再仔細叮囑呂僧珍幾句,讓他趁夜趕緊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