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3/4頁)

容情臉色也變了,說:“一定是發生什麽大事了。這些人馬都是駐守襄陽,準備對抗北魏大軍的精兵好手,看旗幟上的標志分明是由崔慧景親自督的軍。難道北魏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

謝芳菲突然間看見這麽多的軍馬,猶有余悸的說:“不可能,崔慧景再怎麽無能,到底也是一個上過戰場,領過兵馬的將軍,不會愚蠢的等到敵軍兵臨城下才匆匆調兵迎敵。而且仔細看這些人馬,行動整齊卻不緊急,顯然是事先有所準備的一次軍事行動。雍州到底發生了什麽情況?居然需要調動這麽多的人馬?”

容情想了想,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謝芳菲看著山腳下緩緩穿行的軍馬,果斷的說:“我要立即回雍州了解情況。”

容情愕然的看著謝芳菲說:“芳菲,你已經不再是蕭府的人了。這件事情跟你完全沒有關系,你又何必插手到這趟渾水裏來呢?”在這個時候重回雍州對謝芳菲來說是一個極其不智的決定。首先,水雲宮的人仍然不肯放過她,更何況其他的人心思也難以確定。

謝芳菲神情有些激動的說:“這說不定是我重回蕭府的一個絕佳的機會。如果兩軍交戰的話,蕭大人一定有用的著我的地方。而眾人的焦點也會轉移到這件大事上來,秋開雨的事情自然就只是他們水雲宮的內部鬥爭了。”

容情不知道謝芳菲為什麽一定要回到蕭府,遇到這種事情,其他人避都惟恐避之不及,而她卻一頭往裏面鉆。況且蕭衍對她雖然器重,卻沒有什麽特別的恩情,仍然當她只是一個得力的手下而已。於是不解的問謝芳菲:“芳菲,你為什麽一定要在蕭大人手下做事?憑你的才能,何愁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謝芳菲心想待在蕭衍的手下那才是真正深謀遠慮,大有前途的事情啊!當然不會將這個說出來,臉上認真的回答:“其實我真正想回的是蕭府,我在這個時代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蕭府了。蕭府有我熟悉,留戀的事物,所以我一定要重新回到蕭府去,而這次是天賜良機。”兩年前謝芳菲可以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現在就沒有那麽瀟灑幹脆了。

雍州因為突然調動了數十萬人馬,一夜間突然變的躁動起來。戰爭臨近的恐懼重新回到眾人的臉上。路上行人稀少,都是來去匆匆,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

謝芳菲待在一家客棧裏,看著外面人人自危,一片兵荒馬亂的情景,然後對容情說:“我想情況可能有些不妙。我要見一個人,問清楚他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究竟打算怎麽調動這數十萬的大軍。”

容情問是誰,謝芳菲對他嚴肅的說:“容情,你一定要將呂僧珍帶到我面前來,我有一些很重要的話要告訴他。”

當天晚上,謝芳菲見到一臉風塵仆仆的呂僧珍,問:“為什麽突然調動數十萬人馬?大人是怎麽想的?”

呂僧珍神色疲倦,一臉無奈的說:“崔慧景準備率領數十萬大軍直接北上,趁其不備,進攻元宏的大隊人馬。”

謝芳菲吃了一驚,沒想到這就是為什麽調動大軍的原因,有些惱怒的說:“崔慧景是吃錯藥了嗎?居然跨越千山萬水的主動進犯北魏如狼似虎的大軍,他這簡直就是瘋了!他一心想吃敗仗嗎!”

呂僧珍恨恨的說:“他哪裏是想吃敗仗,而是急功近利,求勝心切!芳菲知不知道,宮裏傳來消息說,皇上病情嚴重,情況十分危險。聽說太子都正在準備登基的事宜。這就是崔慧景和蕭遙光為什麽要急於打一場勝仗來立穩腳步的原因了。真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宵小之輩!”

謝芳菲恍然大悟,怪不得崔慧景要不顧危險,孤軍深入進入北魏的領地作戰,原來是想立威,以保住富貴權勢。至於蕭遙光的動機,恐怕就沒有這麽單純了。皺眉說:“難道大人就放任他們作出如此不智的決定?數十萬人將士的性命豈是他們用作權勢的踏腳石?且不說其他,在這個時候揮軍北上,如果碰到連綿的雨季的話,就夠大家受的了。”

呂僧珍憤怒的說:“大人聽到崔慧景的這個決定的時候,連忙趕去對崔慧景分析目前敵我的形勢,勸他說最佳的辦法還是靜待良機,以靜制動。沒有想到崔慧景不但不聽大人的勸告,反而將大人斥責了一番,說只要我軍兵分兩路,趁敵人不備,前後夾擊,一定可以大破敵軍。軍中其他將領對他的這個提議也沒有人敢提出反對的意見。大人孤掌難鳴之下不得不同意了這個決定。”

謝芳菲無奈的說:“當日你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如今全部都反了過來,這仗我看不打也罷,早晚也是輸。”

呂僧珍反駁說:“芳菲也不用如此悲觀。戰場上的形勢千變萬化,我方大軍只要調動統一,計劃合理,思慮周詳,未必沒有取勝的機會,只不過不是最好的辦法。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今深入敵陣,傷亡一定慘重,就算戰勝亦猶如慘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