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第3/5頁)

  圖雅回憶著,一邊整理思緒,一邊緩緩講述自己的身世,並不隱瞞早年的困苦難堪:“要不是遇上母親,我,我的生母和弟弟,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麽樣。”

  怡安吃驚地張大嘴,不勝唏噓。圖雅陪著她在雍親王府住了一年,給很多人留下美而慧的印象。十四舅舅提到她,說她知書達理,聰明靈巧,比京城大半的貴婦人都強。連額娘在內,那些福晉們都以為圖雅必是好出身,象選秀一樣被選到母親身邊,得了母親喜愛,當作女兒一樣疼愛。沒想到,她吃過那麽多苦。真實的過往只怕比她說得還要難吧!

  從前那些事,對於圖雅早就不算什麽,本想一筆帶過,卻是見怡安聽得專心入神,方才娓娓道來,說著說著,說到楚言勸她嫁人那一段,有意說得有趣,將自己形容得呆頭呆腦。

  怡安聽得直樂:“真的麽?虧得十四舅舅總說你聰明,只比母親差一點點,若是看見你那副樣子,恐怕眼珠子都要掉出來。”

  十四貝勒?圖雅一呆。他給的銀鎖,她戴了幾年,成親後也沒摘下來,阿格斯冷看見也沒在意。她並沒有多的想法,只是那麽答應了他,就戴著了。銀鎖來自關內,提醒著她今生無緣的故鄉。西去印度,走得緊張疲憊,一心趕路,很久沒有收拾自己,留意時,發現那個銀鎖不見了,似乎遺落在與阿格斯冷失散的那場混亂中。當時沒工夫沒心情多想,倒是後來海上的日子無聊,有時會想起那銀鎖,想起在北京的歲月,想起那個人。那個幫她弄清身世,給她戴上銀鎖,聲言要娶她的男子,做了大將軍王,揮軍打敗大策淩敦多布。她只見過他的笑嘻嘻,想象不出他當了將軍會是什麽樣,也想不出他如今被拘禁著會是什麽光景。

  想起十四舅舅,怡安也不由嘆息。十四舅舅是最疼她的,先前有兩回聽說阿瑪罰她,還跑來替她分辯,要把她帶回自己府中照顧。後來去西邊打仗,每回派人回京送信,總忘不了給她捎點東西。十四舅舅回京後,弘時帶著她去見過一次,碰上他喝酒罵人,樣子嚇人。第二回是孝恭太後安排她去的,帶去太後的親筆信。十四舅舅看完信,抱著她哭了一通。這事被阿瑪知道,大為光火,好一陣連太後宣召都不許她去。為這個,太後又跟阿瑪吵了兩回。額娘背地裏安慰她,說都在氣頭上,過一陣就好了,叫她能遠就遠著點兒。她那時還小,被這些個突然間面目全非的大人嚇著了,不用額娘提醒,已經盡量躲著,成日與弘歷弘晝呆在和太妃跟前,還裝過幾次病。後來,太後薨了,又過了半年多,她才再次見到十四舅舅,覺得他老了許多,看了叫人難過。

  圖雅拋開心緒,笑道:“我那時也就象你現在這麽大。你別笑我,且說你都明白多少。”

  “我?”怡安有些得意地說:“女兒家長大了,總要嫁人。這道理我早就知道。”

  “光知道有什麽用?”圖雅笑問:“滿洲人家的女兒十四歲就要選秀指婚,你想在家留到幾歲?”

  怡安的臉有些發紅。早些時候,額娘隱隱提過。她撒嬌地說不嫁,要一輩子呆在額娘身邊。額娘笑笑沒再說什麽。她就覺得天下太平,那一天還很遠。

  圖雅調侃道:“有句話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再過一兩年,還不打發你嫁人,皇上皇後臉上也不好看。還好,皇上皇後不是你親生爹娘,要留下也不是沒法子。”

  怡安立刻回嘴:“姐姐這是說自己呢!原來,姐姐答應嫁給阿格斯冷哥哥,只是為了留在母親身邊,倒不是喜歡阿格斯冷哥哥麽?我瞧阿格斯冷哥哥可是巴心巴肺的!”

  圖雅也不示弱:“看來,你在京城,沒少聽那些女人搬弄口舌。我再怎麽樣,都已經嫁了。我記得他們家有三位阿哥,弘時肯定娶妻了。弘歷弘晝兩個,隨便挑一個,你就可以一輩子留在他家。要不然,就算回京城,也沒法在皇上皇後跟前多留久呆。”

  怡安本能地想要反擊,心念一轉,呆住了。母親分明有意把圖雅和阿格斯冷湊作堆。難道阿瑪和額娘也是這個打算?各府裏那些格格,在她這年紀差不多都嫁了。淑兒妹妹那麽小,還聽額娘對十三福晉說過給她挑額附的事兒。到她這兒,只有額娘那閑閑一提,自己還說要一輩子陪著她,這不是和圖雅姐姐當初對母親說的一樣?

  圖雅看在眼裏,只作出一幅八卦嘴臉,把弘歷弘晝拿出來說事,這個這個好,那個那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