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第2/6頁)

  以楚言之能,無疑能為女兒做出最好的安排。

  “不。”楚言含淚搖頭:“你已經為她做了最好的安排。給她選擇的機會,讓她自己決定未來之路。這對她已經是最好的了。”

  聽靖夷簡單描述了怡安這些年的生活,楚言心中充滿感激。

  她感激靖夷一家,感激寒水。他們疼愛怡安猶如至愛血親,想方設法地安慰她,彌補她失去的父母之愛,暗中保護她,不惜冒險,不惜犧牲。

  她感激四阿哥,現在的雍正皇帝,和他的皇後。她感激去世的康熙,和皇家的很多人。即使不能拋開各自的利益和立場,他們對怡安付出了愛心和關懷,盡可能地照顧教導她,也已經盡可能地提供給她自由成長的空間。她很清楚,這份用心,這份真情,是多麽難得和珍貴。

  這些年,怡安得到的,超過了她最高的預期。即使從前她對那個宮廷那些人有所不滿,懷有怨恨,現在都已煙消雲散。如果她曾經認為她付出的一切應該得到一點補償,通過怡安,她已經得到了。

  即使感激,她仍然希望女兒能從此遠離宮廷遠離政治,不管是京城裏的,還是準噶爾的。身為母親,她希望自己的兒女,即使不能展翅高飛,也能做一只自由的鳥兒。

  但她不會替怡安決定。怡安是她的女兒。她給了怡安生命和頭三年的母愛,可缺席了她此後的成長過程,再也沒有為她做什麽。她沒有資格要求女兒按她希望的去生活。怡安已經是個大女孩,會比同齡的孩子更成熟,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普利茅斯的碼頭,哈爾濟朗緊緊地擁抱她:“媽媽,我會好好學習,也會照料好那些同伴。你不要為我擔心。你要照顧好自己,帶著妹妹回來。你們一定會平安。我等著你們。”

  她答應了哈爾濟朗,會帶著怡安去英格蘭與他團圓。可現在,她有一個感覺,怡安的幸福還是在這片土地上。甚至她自己,重新踏上這塊大陸,都有一種親切眷念,不想再離去。

  怡安曾告訴寒水,她希望能回準噶爾,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找找父母留下的足跡。

  而今的情況,準噶爾和朝廷之間還算太平。策妄阿拉布坦應該對怡安還有一點慈愛愧疚之情。怡安沒有政治份量,又有著皇帝的保護。準噶爾那邊應該沒有人會傷害她,再次挑起與朝廷的爭端。

  據寒水得到的消息,皇上讓怡安去準噶爾,只是應策妄阿拉布坦之請,回去探視一下祖母。歸期未定,但還是要她回京城的。

  京城去準噶爾,一去一回,行程漫長。靖夷調動人手,計劃行動也需要時間。楚言按下早日見到女兒的渴望,先去杭州。

  遠遠地見到佟世海和他的家人,看見他們一家和樂平安,她放心了。她沒有現身,更沒有上前相認。“佟楚言”死了幾年了,沒有道理復活。何況,她並不是真正的“佟楚言”。

  她去看望水靈。水靈被葬在一處背山面海的安靜所在。四周種了兩圈青松,既能略擋海上來的強風,還引來一群鳥兒做伴。墳邊不遠有三間簡陋但結實的石屋,住著一對老夫婦。

  據那老夫婦說,他們來自下面的漁村。村裏的人姓著同一個姓,屬於同一個家族,生活雖不安逸,足以糊口。十多年前,一場颶風摧毀了村裏大半的漁船和房屋,還淹死了幾個壯年漁夫。天災之後是人禍。沒有打魚的收成,村人的生活成了問題。漁霸又趁機欺壓,誣陷,將村長和三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拘入縣衙的監獄,妄圖霸占整個漁村。

  一位姓金的貴公子路過,看上半山坡這塊地,出了大價錢買下。得知村民的困境,出錢幫他們購買新船,重建房屋,醫治病號,又去縣衙交涉,教訓了漁霸,使村長和長者平安回來。村民感激金公子的義舉,商議報答之法。

  金公子聞後笑道:“我明日就需離去。將來或許會攜家眷來此居住。有意煩請諸位幫我在半山坡蓋兩間茅舍,作為落腳之處。”

  此處臨海風大,茅舍經不住風雨。村民商量之後,利用空閑時間蓋了這三間石屋,期待著恩人再來。

  過了好幾年,金公子又來了,帶著一群人。

  村民以為金公子要搬來居住,誰知金公子心愛之人已經死了。當初,金公子買下這塊地就是為了她,故而送她到這裏安葬,又在她墳邊不遠留下一個空穴,準備自己百年之後,來此陪伴。

  金公子替全村預交了七年的稅,請村民幫助照顧這個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