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頁)

定宜背著包袱站在邊上奚落他,“該啊,誰讓你嘴欠呐!”

烏長庚脾氣火爆,沖屋裏喊:“三青子,管管你女人,懂不懂規矩?不懂你爺爺我來教!”今兒要當值,臨出門被女人潑一腳水,口彩不好。

三青子出來了,點頭哈腰說對不住,請烏大爺消氣。夏至讓人糟心不是一天兩天,大夥兒都習慣了。定宜不耐煩聽他們吵,頂著日頭出門等人,斜對面有棵上百年的槐樹,七月正是枝繁葉茂的時候,成串紫紅色的花苞垂著,空氣流動,香風十裏。

這片兒住的都是底層百姓,像拾糞的、擡杠子的、搖煤球的……各行各業都有。定宜挨樹底下避蔭,早前就有人在那兒了,是常在東嶽廟頭出攤兒賣馃子花生豆的大娘帶著外孫子,跟前擱個小盆兒,不知道在搗弄什麽,見了她一笑,“樹啊,今天又有差事?”

街裏街坊都相熟的,她笑著應了個是。湊過去看,盆裏養著十幾只蛤蟆骨朵兒【蝌蚪】,碗裏還有三尾。大娘把碗往孩子嘴上湊,孩子不樂意,她連哄帶騙的,“這可是好東西,你知道皇上為什麽能當皇上嗎?就因為他敢吃這個!皇上說了,誰吃給誰當將軍,帶兵、還賞大刀。那刀可漂亮了,比你那彈弓子強百倍……”

定宜喉頭發緊,老人們總有妙招,據說吃蛤蟆骨朵兒不長瘡,也不知道靠不靠譜。總之一輩一輩傳下來,鄉裏孩子,小時候幾乎個個生吞過。

那孩子給說動了,稚聲問:“真的?賞大刀?”

他奶奶點頭,“皇上不給奶奶給,你喝,喝了咱們這就買去。”

孩子聽了,接過來就喝。那東西是活物,進了嘴也掙紮,孩子不懂,自然而然嚼了兩下,定宜吃一驚,只覺早晨那碗粥在嗓子眼裏翻騰,差點沒吐出來。趕緊轉過頭去,見師父和夏至出來,忙迎了上去。

順天府在鼓樓東大街路北,從同福夾道過去有程子路,趕車也得跑上兩刻。今天要斬的人雖說會審過,宮裏批兌也下來了,到了行刑之前,走過場還是需要的。

定宜跟著衙役進班房點人頭,昔日位高權重的大臣,今天變成了階下囚,榮辱只在頃刻之間。遇到這樣的犯人總能想起她爹,看著裏頭衣衫襤褸的人,百般滋味在心頭。

眼下衙役說話也變得客氣點兒了,開了牢門一呵腰,“安大爺,今兒案子結了,給您道喜啦。”

安巴靈武是江南河道總督,正二品的官,專事負責江蘇河道的疏浚和堤防。挑河修路最來錢,花銷記了筆糊塗賬,自己再撈點兒,結果剛修的河道夏汛澇了,兩岸百姓受災嚴重。朝廷查下來,貪的數目不小,自己貪還則罷了,居然敢“夥同”,不殺不足以平君父滔天震怒,於是不等秋後了,等不了,麻利兒弄死得了。

畢竟見過大場面的人,沒做出哭天抹淚的慫包樣。安巴靈武從牢房裏出來,身上上了枷,腳上戴著鐐,站在監房門口等交接。定宜托著號冊子問:“叫什麽名字?”

他瘟頭瘟腦通報了姓名,確認無誤,外面的衙役不耽擱,直接上來提人,拉拉扯扯出了號子。

上大堂,順天府還得再問一遍,他不答,自有押解的衙役代為回答。堂上忙著勾招子,行刑的人在檐下候著。定宜看夏至一眼,堂上三個犯人,其中一個就分派在他手裏。他偷著瞧了好幾回,越瞧越虛,兩條腿在褲管底下直打顫。

“師哥,你怕啊?”她轉過眼瞧檐外明晃晃的天,搖頭道,“怕也來不及了,好好幹,別叫人受苦,算你功德一件。”

夏至穩了穩心神,有點看破紅塵的意思,“既選了這行就沒有回頭路,小樹啊,二十歲前有門道就換行當吧,這活兒……不是人幹的。”

但凡有法子,誰也不能幹這個。她是著急要離開三河縣,姑娘越長越大沒人護著,奶媽子哥哥家有個傻兒子,要是不小心露了餡兒,只有給傻子做媳婦的下場。

她師父門下有定規,二十歲就要開鋒出山,她今年十七,還能混上三年。雞零狗碎的活兒幹幹就罷了,上法場繼承衣缽肯定不行。夏至說得對,是時候該謀出路了,可是出路在哪兒呢?她六歲過後就沒穿過裙子,女人的針線女紅她一概不會,連嫁個人好好過日子的念想都不敢有。

正經人,哪個願意娶刀斧手?

自己琢磨,不過一笑。這時候聽裏頭動靜大起來,犯人五花大綁要出紅差了。外頭三聲炮響,犯人從白虎門出去,門外邊擺著一張八仙桌,上面是衙門準備的辭陽飯,醬肘子一包,大餅一斤,請他吃喝上,吃飽了好上路。

臨要死了,誰能吃得下啊!吃不下不礙的,獄卒拿醬肘子在他嘴上擦擦就表示吃過了。筷子撅斷了一扔,這就上囚車往菜市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