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沒有國臣,只有家奴。(第2/4頁)

說到底,還是在護自己的人。

如果不是他的人,叫他知道了,那能有好果子吃?

不過張璁有一點確實不錯,就是他自己不拿。

朱厚照之所以一直認可他,就是看重他這一點。

你要說鋪張浪費,生活豪奢,那張居正比他厲害,可為什麽張居正還是地位高?

說到底,中國人就是認一件事:你得幹事。

用在帝王身上,這叫成王敗寇,譬如李世民、譬如朱棣。

以此類推,張璁不為自己貪財,甚至名聲也不要,那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理想,他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也就是革除弊政、興盛國家。

看他講了實話,朱厚照心中稍有安慰,“朕看你的將來,就是拼盡全力站在幹岸上,也會被這些人拉下水去。”

張璁知道自己賭對了,“臣沒有想過退路,臣只是覺得得遇明主,此乃千古難逢之機遇,因而便只想著輔佐陛下,略盡忠心而已。”

“起來吧。”

“罪臣不敢。”

“你要替這個姚玉林求情嗎?”

“罪臣更不敢。”

“那就行,你下去以後親自收拾了他,還有犯了官銀走私案的一眾官員,把他們違法所得盡數收繳國庫。辦好這件事,你起身就不算大膽。行了,起來。”

“罪臣謝陛下不殺之恩!”

“其實朕很懂你,你也很懂朕。”朱厚照語重心長的說,“都說你是個不貪財的人,朕其實也不貪財。”

“是,陛下可稱聖人所說的節儉二字。”

“這些錢,與其拿去給這幫人揮霍,還是收繳起來,不論是多賑一處災民,還是多拓一寸國土,這都是你我君臣的功勞,可不能便宜了他們。”

張璁知道自己不能再模棱兩可了,“請陛下準臣三個月的時間,官銀走私一案,臣必定一一辦妥。”

“三個月太久了,過幾日,朕就要去避暑行宮了,在那邊稍加安頓個一個月,你就要給朕一個事實真相、一份官員名單、還有把朝廷的銀子還回來。”

皇帝怕熱,避暑行宮建成以後,每年夏天都是要離開皇宮,到那邊辦公的。

這麽說起來,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

“陛下……”

“不要討價還價!這是小事嗎?”碰到事情,皇帝可就不那麽好講話了,“還有這個姚玉林,他的事情你也清楚,載壦沒有冤枉他,既然罪證屬實,那麽從嚴從重快速處置!他都不珍惜自己的腦袋,朕還幫他留著?”

張璁倒也不是求情,只是合理分析了一下,“陛下,這案子剛查個頭,若是這個時候就將姚玉林處死,其他案犯見了,必定不加配合,致使人人為求保命,刻意隱瞞。”

朱厚照則不耐煩的指著他,“這是你要解決的問題。你當初要是防微杜漸,又何來今日這般局面?朕已經寬宏大量了,犯下走私大罪,朕都想貶其一家為賤籍!”

“是,那……微臣明白了。”

“你雖然沒有裝自己口袋,但是你明知不報,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朕也不說其他的,你自己講,到期案情不辦結、或是辦結的不徹底,要怎麽辦?”

張璁渾身難受,果然天子動怒,不會輕易得就饒過了他。

“若真如此,臣自請革職。”

“革職?讓你回家養老享福?”朱厚照帶著脾氣揮手,“想那種美事,朕要繼續使喚你!京師你不要呆了,回老家你也不要想,到時候你就去滿加剌國的萬裏港吧,大明要在那邊開荒,建第二個石塘港,正愁找不到人呢。就你去,什麽時候建好了,什麽時候準你回歸中原,一家團聚!”

張璁一下子臉色就苦了,

所謂落葉歸根,人老了、死了,就是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這是很多人非常非常在乎的。

跑到那千裏之外的勞什子滿剌加國,萬一要是死在路上,那就是孤魂野鬼,再一不小心葬身大海喂了魚,那更是連個全屍都沒有。

說是去當官,這他媽就是流放啊。

而且這種流放,就是像楊一清一樣,很難很難再回來。

楊一清現在還在新疆呢。這都多少年了還沒動靜。

他憑什麽覺得自己能勝過楊一清?

不錯,朱厚照就是動了真火了,他是暫時沒想過要收拾張璁,這件事他有被寬恕得理由,但官銀走私這事也不能就看他的面子黑不提白不提的這麽過去了。

皇帝面前,他有什麽面子?

“臣明白了。”

“明白就好。先去傳旨,賜姚玉林,死罪。”

張璁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是。”

“你先等會兒。尤址,尤址,”朱厚照沖著外面喊了一聲,“把顧人儀、王廷相兩個人全都宣進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