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秦之特異也!(第2/3頁)

這是貴賤之分。

豈能任其泛濫成災?

對於朝臣的反應,扶蘇自是想到了。

甚至當初嵇恒提到時,他同樣面露駭然之色。

但俱往矣……

扶蘇面色如常,飲了一口茶水,淡淡道:“我知道諸位大臣在擔憂什麽?但諸位大臣可還記得立國之初時,帝國君臣是如何說的?”

“華夏之積弊,非深徹盤整無以重生。”

“如何深徹盤整?”

“文明再造也,河山重整也。”

“今我大秦,受命於天,一統華夏,便要效法孝公商君,改制華夏文明,盤整華夏河山,如昔日再造大秦一般,再造華夏也。”

“姓氏重要。”

“但天下變化更叠久矣。”

“夏商周三代沿襲的舊制,難道大秦依舊要效法?”

“大秦因何而強?”

“便在於軍功爵制,軍功爵何以利害?”

“在於給了底層奮發向上的機會,讓他們能通過斬獲軍功,獲得田宅、爵位富貴,而且大秦自來都重視人才,如果大秦也像六國一般,看重門第,看重出身,諸位大臣可捫心自問,爾等又豈能躋身於廟堂之上?”

“大秦之天下就在於敢破舊立新。”

“敢做常人不敢為之事。”

“姓氏制度自古流傳,來源悠久,但那終究是舊有的秩序,非是大秦的秩序,大秦的根本從來都是軍功爵制,是法制,而真正對姓氏關心的,也從來不是諸位,甚至也不是秦人,而是被滅了國,正四處逃難,猶如喪家之犬的貴族。”

“姓氏制度的存在,便是對貴族的縱容。”

“過去大秦對六國貴族太過寬容,但換來的非是六國貴族的好感,反而是變本加厲的怨恨,如此,大秦何以要繼續顧及六國貴族的顏面?”

“而且大秦本就容不下這些所謂的貴族跟豪強。”

“天下時勢變了。”

“從今以後,順秦者昌,逆秦者亡!”

“若是六國貴族還試圖負隅頑抗,還堅持復辟,那就不要怪大秦心狠手辣,大秦定會徹底摧毀他們過去自以為傲的榮光,徹底摧毀其根基,讓貴族成為歷史煙雲。”

“不過諸位大可放心。”

“大秦就算是賜氏,也多是賜六國貴族之氏,秦地及諸位大臣的氏,並不會輕易賜下。”

“大秦銳士當享受這份恩威!”

扶蘇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舉殿卻陷入了幽谷般的寂靜。

扶蘇說的的確有幾分道理。

但賜氏最終賜的是老秦人,也即是關中民眾。

如此秦地豈非是人人有氏?

那他們的身份地位豈不暗暗降了一些?

這讓他們心中豈能甘心?

“殿下。”有人再度出列,想要繼續勸說。

只是扶蘇直接揮袖打斷了,扶蘇沉聲道:“諸位不必多言了,這是恩賞,是大秦銳士應得的,而且諸位難道不覺得前面的兩個辦法,實則對這些將士有些虧欠嗎?”

“勝利者就當有勝利者的樣子。”

“過去大秦是沒有余力去處理,但現在既然有了辦法,自當傾力落實,讓大秦將士感受到作為勝利者的自豪跟榮耀。”

“或許你們認為我扶蘇這些話有些離經叛道。”

“但在我扶蘇看來。”

“大秦走的道理本就跟夏商周三代不同,自不用受束其中,正所謂大破大立,不破不立,有些東西既已經成為了阻礙天下太平的障礙,就理應去搬除掉。”

“這才是帝國君臣該做的。”

見狀。

眾人欲言又止。

已沒有開口再去勸阻。

他們看的出來,扶蘇早就下定了決心,根本不容置更。

但他們卻很清楚,一旦這道政令下發,對天下的沖擊會多大,然想到前面的兩條政令,他們又全都沉默了,因為另外兩條又何嘗不是?

扶蘇這入學、為吏、賜氏,句句沒提貴族士人,但條條都在針對貴族士人。

幾乎是從各個方面對六國貴族進行傾軋,只是對秦地的地方官吏及地方貴族豪強也同時沖擊到了,他們已有些不敢想象,等這三道政令真的頒發下去時,對天下的轟動情況。

恐怕是盛況空前。

六國貴族的恐慌也會達到極致。

朝廷跟六國貴族的矛盾沖突也會達到極致。

甚至是不可調和。

他們此刻已開始擔憂起來了。

他們隱隱感覺天下風雨湧動、暗潮洶湧。

天下的時局或許真要變了。

只是最終會走向何方,他們誰都不敢言喻。

也實在拿捏不定。

李斯此刻也沒有發表看法。

他只是看著扶蘇,心中喟然一嘆。

文明再造,河山重整,天下太平,此等超邁古今的目光,此等博弈歷史的襟懷,他過往只在始皇身上看到,而今卻是被扶蘇說了出來,只是想真的做到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