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皇帝心中未來的大明(第2/4頁)

嚴嵩總算心裏好受了不少,但還是堅持道:“犬子為陛下效死,乃是忠義所在。縱有微薄功績,斷不能厚賞!臣若領禮交部事,犬子他日若因功封賞太過,則朝野嘩然,日本豈非有了臣嚴家割據之憂?日本區區小國,又豈能為患大明,何須重臣世代鎮守?陛下高瞻遠矚,縱有這千秋大略,也不能是犬子!”

朱厚熜沉默片刻。

如今的日本當然不能,但他心裏,始終無法放下一些東西。

剛好碰到日本所謂戰國時代,征發不休、生靈塗炭,亂世之中若有了巨大變故,一切的走向都會不同。

從民族認同到治理體系,徹徹底底地同化之,才有可能免除將來的禍患。

不論如何,朱厚熜對於那個方向的決定都是不會動搖的。

當然,他也沒想過真的將那裏單獨交給某個功臣。

“惟中無需多言,現在說那些事也言之過早。”朱厚熜再度笑了笑,“此事也不急著開始。嚴世蕃,先跟著禮交部那邊的通譯好好學一學日本那邊的倭語。這段時間裏,生兩個孩子。既籌劃周全,也免萬一之憂。”

嚴嵩聽皇帝這麽說,只能苦笑一下。

還說不那麽兇險?這都先留後再說了。

不過既然已經避無可避,兒子也被將來的功勛沖昏了頭,倒是當真要抓緊時間讓他成親了。

豈料嚴世蕃嘿嘿笑了笑:“陛下幫臣勸勸父親,其實臣……外頭養了一個,壞了六七個月了,一直不知道怎麽跟父親交待,萬幸……”

嚴嵩面紅耳赤怒不可遏:“你這逆子……”

朱厚熜只得驚嘆:嚴世蕃,不愧是你。

“……那交趾女子實在對兒子的胃口,只是出身實在卑賤,所以兒子才不敢……”

“你還有不敢的?你這不是已經忘了為父的教誨嗎?陛下,家門不幸……”嚴嵩的眼淚終於彪出來了。

老實說,這也有嚴嵩的問題。

或者說,他覺得這裏面還包含了皇帝的問題。

孩子才幾歲時,陛下就對兒子另眼相看。但派去交趾回來後,卻又並沒有立刻讓嚴嵩覺得陛下對兒子有一個清晰的安排。

他已經快六十了,他若是過世,兒子能夠依靠的就只有妻家。嚴嵩其實留心著,希望看到皇帝對兒子另有重用的信號之後,再去提一門合適的親事。

誰料就這麽一耽擱,這小子血氣方剛,竟然已經做出了敗壞門風的事情!

“……既然木已成舟,那不如就盡快找門親事。孩子年紀小,先悄悄生下來,過上兩三年偽稱只有一兩歲,再認祖歸宗吧。”朱厚熜,“惟中,若是好門第心裏有芥蒂,朕再給你一個恩典。等你那嫡孫長到六歲,也入禦學。”

“……臣……臣謝陛下隆恩!”嚴嵩抹著眼淚,現在情緒激蕩,皇帝這個恩典確實很大。

女兒還沒嫁過去,外室的孩子都快生下來了,有幾個好人家願意?

可既然是嚴家的後代,將來自然是要認祖歸宗的。與其先騙一門好親事,不如先私下裏講清楚。有了這個恩典,皇帝對嚴家的看重之意,多少能加一些分。

要知道,禦學那可都是皇子、宗室、勛戚之後才能去的,而且皇帝也是禦學的老師。

這意味著,嚴家的第三代將來首先就有一個天子門生的身份,而且和皇家、宗室、勛戚的下一代關系不會差。

他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準備回去再收拾他。

這小子剛才那麽主動地表示願意去做這樣危險的事,除了貪功,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朱厚熜幫著嚴世蕃解決了這場鬧劇一般的問題,也不由得好奇他這是怎麽了。

以嚴世蕃的腦袋瓜子,他不應該不理解還沒大婚就先搞出外室和私生子是多麽嚴重的問題。明知如此,還苦心瞞了好幾個月,他那個交趾外室讓他這麽著迷?

恐怕還是另有原因的。不論如何,他嚴世蕃的尊榮,心中只怕總是隱隱有些自卑的成分在。但是在交趾,他扮演的角色可是連莫登庸也不得不屈辱低頭的。那邊來的女子,大概是對他有“心悅臣服”的溫柔,這才讓嚴世蕃有雙重的極大滿足?

那他去了日本只怕也會很開心。

自這一天後,大明對日本的戰略也正式開始謀劃。

而大明再次進入大換屆的年份,參策中尤其是國務大臣中有希望空出來的缺,自然提早很久就開始了暗中的角逐。

其中既要有其他朝臣的推選支持、進入初步的名單,更要有皇帝的支持,最後被點選。

張孚敬的地位早已得到允諾,嚴嵩的可能性也在隨後的一些試探中得到了皇帝委婉的答復,楊慎、劉天和都能再進一步、位列國務殿。

這樣的背景下,嚴嵩有更大的可能性、又是奉旨為兒子準備婚事,他最終還是很快和禮交部的一位右侍郎結成了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