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起駕,出塞!(第2/4頁)

打獵也好,劫殺偷掠也好,反正是在敵人占據的地盤。

現在,望遠鏡給了他們更遠的窺伺距離,提高著他們的安全系數,盡管仍舊算是相當危險。

“二哥……他們這是要走吧?”

隱藏在夜色中山包上的亂石堆後,目力最好的人從望遠鏡裏看著遠處一個韃子部族的營帳。

他們是晝伏夜出,但眼下的套虜是日夜不停。

每制作出多的一個皮囊、皮筏,就多一份安全回到黃河北面的希望。族內的青壯要保護他們,族內的老人和婦孺,就日夜不停地做著這些準備。

被稱作二哥的人把他手裏的望遠鏡拿了過來,從那個已經做得越來越透亮的圓圓鏡片裏,看到營帳外燃著浸滿油脂的火把。帳篷都還沒有拆,但韃子在帳篷外面收拾著他們簡陋的家具,準備著牛車,宰殺著肥羊,縫制著皮囊。

“沒錯!這是要遷走了。拆帳篷的時候,就會動身!這消息,要盡快傳回去!”

“那我們可以回去了?”

“回去!上頭早就吩咐過了,韃子如果準備撤走,是最重要的消息,我們可以不用再到這裏盯著。剩下的,只交給墩哨軍就行,無損大局。”

這支小隊感到很振奮,每天在這韃子腹地想辦法繞過他們哨兵的巡邏,還要窺視韃子後方的動靜,這並不容易。

如果沒有望遠鏡,很難提前發現遠處的騎兵,然後躲藏起來。

如果避不開,或者說獵殺一些野獸果腹不順利,他們還必須鋌而走險,找韃子大本營附近落單的牧民。

一個半月的任務期,有些運氣好的小隊,能夠全須全尾地回去休整、替換;運氣不好的,總會折一點人手。有的是因為沒找到合適的躲藏地生火烤肉,有的是放松警惕被韃子哨騎碰到了。

現在有了收獲,他們並不貪功、猶豫,而是立刻選擇撤回。

此時此刻,就像俺答當初決定遷徙後就冒出來了拼命把消息送回大明的外廠探子,另外的特勤小隊和河套一帶的外廠探子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在五日後,最先抵達的消息到了唐順之那裏。

他還在等,要等更多的消息進行佐證。

“若是真的,這可不明智啊。”唐順之喃喃自語,“等到現在,是想等黃河結冰?”

已經來了三邊快四年,唐順之自然早就熟知這裏的氣候。

黃河在河套這裏連拐四個大彎,將陜、晉黃土高原分開,一路呼嘯,勢不可擋。經過千萬年堅韌執著的沖刷,在莽莽黃土原上拉開了一道的巨大深邃的峽谷。

因為黃河的分隔,而除了關中之外,這一帶又山巒聳立,所以山西與陜西之間的這一段黃河上其實渡口頗多。但眼下,這下渡口絕大部分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過了偏頭關附近的河曲古渡,蒙古控制的範圍之內,還有兩處好的渡口。

一個地方,位於賀蘭山東北方向,黃河拐第二個大彎的後套西面,那裏叫做磴口。黃河流到了這裏,開始進入河套平原,又要拐彎,水流減緩。但這裏,離鎮遠關不算遠。

另一個地方,位於雲川城西南面東勝旁的君子津,或者就叫河口。它成為好渡口的原因與渡口類似,過了這裏之後,黃河就要轉向再往南了。但君子津這裏,距離偏頭關又不算遠。

除此之外,在後套核心的一帶,黃河南面都是沙漠,並不適宜大規模的遷徙、渡河。若要再說一處,那就是戰國時九原城的南面、後世被稱為包頭的一帶。那裏,黃河南面的沙地不算寬闊。

關鍵是現在這時節。

由於獨特的河道走勢和維度差異,河套地區結冰期可以長達四個月,而且是下遊先結冰,上遊先解凍。

秋冬時節,如果黃河結冰了,那反而可以成為坦途。

既然如此,為什麽送回來的情報裏,套虜還在大肆準備皮囊和皮筏?

昔年大明曾有搜套一說,就是利用夏季前後黃河不易渡過的特點,在黃河以南搜尋蒙古部族。那個時候,套虜的主力在黃河北,搜套是有效果的,至少一度逼得北虜不敢在冬日裏沿著結冰的黃河河道進入黃河南面過冬。

而從弘治年間再次丟了河套開始,套虜漸漸站穩腳跟,袞必裏克的大帳反而設在了黃河南面。

唐順之在河套這邊營造出這樣的形勢,在他的判斷裏,袞必裏克如果不甘放棄,反而應該趁冬天多往黃河以南調集一點兵力。

攻守易形之後,黃河以南一旦放棄,套虜可就拿不回來了。

眼下還需要更多情報,唐順之才能進一步做出判斷。

一天天過去,匯集到他這裏的情報越來越多,唐順之也坐不住了。

袞必裏克放棄得如此幹脆,大明必須盡快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