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全本屠龍術,歷史的車輪

大明並非第一次發行國債,迄今為止,唐順之在宣大幹過一回,張鳳在雲南幹過一回。

有了兩次經驗,楊慎對國債其實也不陌生。可是,他一直以為那只是由於戰時的特殊需要,更是為了防備戰事持續太長的一道保險。

可現在竟是為了輔助新錢推行?

“世人好買地,好臧金銀。”張孚敬自做官起,所有經歷都基於新法,他鉆研得更加深刻,“嫁娶傳家,金銀是收不盡的。然正如陛下所言,錢只是由於大家夥都以為可,所以成了錢。金銀銅稀少,故而以錢使之;寶鈔濫發,所以價值低賤。如今要行新寶,雖是成色好的銅錢、銀元,卻也是往民間發了大量新錢,恐物貴錢賤,百姓遭禍。”

朱厚熜提醒著楊慎:“這裏面,最重要的是數據。大明如今大體上一共有多少銀錢流通,用修能給個準數嗎?大明田地、作坊、工廠、海貿,各種貨物一年大體上分別有多少數目在流通,用修能給個準數嗎?新錢不能像寶鈔一樣了,以後只行新錢,但發行多少新錢而不至於讓物價飛漲,用修心裏有數嗎?”

這回發行國債的目的不是為了暫時斂財支應軍需和朝廷財計,而是要一舉兩得,同時也先盡量收上來富貴人家裏的閑錢、舊錢。

“先從一年期、三年期開始,朝廷立了信譽,再設三年期、五年期甚至十年期。”朱厚熜說道,“只有民間還存有的舊錢降到足夠小的比例,朝廷才能通過已經發行了多少新錢,大致知道民間的財富總量是多少。同時,根據貨物流通的規模,也知道該把新錢發行總量控制在什麽樣的範圍內,穩住物價便是穩住民生。”

大明的“財相”要開始具備更宏觀的視野和更專業的財政知識,這堂課,朱厚熜是當仁不讓的教師爺。

民間自然仍然有大量走私、逃避關口商稅的人,但是至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完全兩眼抹黑,既對貨幣私鑄無能為力,又只根據朝廷和皇帝需要亂印寶鈔。

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好貨幣發行、建立起貨幣信用。

“除糧賦因為農戶極為缺錢而不能折銀外,諸多賦稅能折寶鈔、能交舊錢,只有這段窗口期。將來,不僅官府只認新錢,民間也以用舊錢為違反錢法。通過金銀器行熔鑄做些傳家物件不需去管,但凡用之買賣,便是犯罪。”

張孚敬說這樣的話,是很有威懾力的,畢竟他是“張殺頭”。

楊慎覺得這未免太強勢了些,民間私底下用碎銀買賣物事,這也談得上犯罪?

“不要不以為然。”朱厚熜趁他懵逼的時候加大教育力度,“官府要的是權威,是管理的效率。在新錢這件事上,更重要的是威信。既有權威,又有信用!朕只說兩點。”

楊慎看向了他,朱厚熜伸出一根手指:“其一,銅實在太過有用,如今卻因為沒辦法,大量的銅都需要拿來鑄錢。可錢分明就是讓百姓都認可、能買到需要的東西便行。威信立起來了,造紙和印刷的技術再提高一些,或者將來找到更廉價的配方,為什麽不能用其他硬幣甚至紙幣來替代銅錢?”

“……那不就是寶鈔?”楊慎之前也聽過相關的議論,卻還是感覺太難,“總有寶票在先,但普通百姓在這麽些年裏是沒財力見得到的。將來若見紙幣,只以為是新寶鈔,必不敢用。”

“所以要把這些年的事先做好,讓大明上下都知道新錢可信。”朱厚熜又伸出一根手指,“其二,錢是用來買東西的。大明再有錢,若只堆在國庫,那也就像是民間有人挖坑深埋,往往十年二十年等同於沒這筆錢花用。於朝廷而言,過去是要錢花便印寶鈔,而後宗室、官員等折鈔發放俸祿,最後官民都遭禍。用修,你需要想想,若是大明藩國、藩族也信大明的錢,而大明只認大明的錢,會怎樣?”

楊慎有聰明的腦袋瓜,一旦脫離了大明子民的限制範圍,他略微思索之後就有點豁然開朗,隨後張大了嘴巴。

朱厚熜笑了起來:“其實本就有不少人違禁去藩國用大明通寶和銀寶買貨,彼國權貴、富商本就喜大明的錢,因為用之再買大明好物也更加便利。把新錢推行好,提高信用、增強便利,將來諸多邊市有外國商隊來往,通關匯算只認大明新錢,他們便需要大量大明新錢。這國債,將來是可以讓外國來買的。”

現在倒不用、也不適宜就這麽開始提出什麽債券、證券的概念,只用先奠定更規範系統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基礎。

一旦接受了貨幣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要通過流通才能兌現為實物價值等等這些概念後,楊慎隨即就對未來的財計局面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而後便是和國債會付息相同道理的另外一個重磅手段:大明銀行作為第一階段的唯一銀行,將推行有息存儲。既建立另一個吸納民間舊錢的渠道,更要將貸款這種業務也規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