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廣收天下士子之心(第3/4頁)

唐樞很為難:“只怕不便。明日我清早過去,便是要趁這幾日與劉師再去一趟高家堰。劉師公務繁忙……”

“那便等臘月初一啟程後,再與惟中兄暢敘舊誼。惟中兄可知那河運局究竟是何衙門?為何引得南北客商齊聚淮安、以致於旅邸家家客滿?”

“也對,廷議兄等人自福建而來,只怕還沒看到那《明報》。”

“……明報?”

“廷議兄稍等,我從劉師那裏是抄錄了一份的。”

唐樞很快從書房裏取來了一個冊子。

他當時看到的,也是官方通過通譯局送到總河衙門的那第一期。

之所以要抄,是因為劉天和心裏也沒底明年會試會怎麽考,總之先讓唐樞對著《嘉靖字典》和這報紙先抄錄一下簡字,熟悉一下新體例。

會試哪有包中的?就算明年不考簡字、新體例和新學,將來必定會有,所以唐樞做這方面的功課自然越早越好。

唐樞對自己有自信,同時對於將來的規矩也聽劉天和講了很多。

有進士出身自然好,但在這位陛下眼中,只怕有沒有進士出身不那麽緊要。反而,如果在治河這件事上立下功勞,那當然是更容易簡在帝心。

現在龔用卿打開這冊子,看到上面的文字和體例之後不由目瞪口呆:“……這是什麽?”

唐樞稍微解釋了兩句,而後才道:“明年自不會用這簡字,我也是先熟悉一二。沒辦法,陛下已有旨意,諸衙公文要在一年內逐漸換成全部由這簡字和新體例來書寫。劉師把許多雜務都丟給了我,又說明年不管能不能中都會奏請陛下用我在河道衙門做事,我只好先練練了。”

龔用卿口幹舌燥,王慎中他們也如受重擊。

品銜、恩銜、功銜、爵銜……與他們最相關的,自然就是這簡字、新體例。

就算明年會試不要求用這些來答卷,但公文都定下了規矩,不管中不中進士,這東西是免不了要學的。

更何況,明年會試就算不強求,如果有考生用這簡字和新體例來答卷,閱卷官和陛下會不會另眼相看?

前程當前,龔用卿澀聲問道:“惟中兄,我看也不必去麻煩左鄰右舍了。兄若不棄,今夜不妨圍爐夜話如何?”

他媽的,還好今天沒找到住處!

唐樞看著他幽幽的眼神,不由得有點頭皮發麻:“廷議兄……莫不是打算秉燭夜談通宵達旦?我可是累了一天回來的。”

“惟中兄跋山涉水的身子骨!”龔用卿顧不得顏面了。

唐樞扭頭一看,只見這幾個福建泉州府來的舉子個個都露出那種恨不得把他生吞的目光,不由得苦笑一聲:“實不至此……”

剛剛才頒布的簡字,怎麽可能要求明年用這個新規矩答卷?

當然,他也清楚,如果仍舊只看學問水平,但後面排名時把某些有心人排得更高一點,誰又知道朝廷為了推廣簡字會不會這麽做呢?

排名也很重要啊——對許多信息還比較閉塞的人來說。

唐樞只想睡個好覺:“諸位看這後面:吏部尚書王瓊談命官擢升。”

第一期明報並非只有那“四銜”一篇文章和諸多企業的廣告,實際上六部都在上面亮了個相。

而王瓊談命官擢升,所傳達的一點十分簡單:考功法之後,朝廷對於官員擢升會有明確的實務考功。

也就是說,以後清流不會吃香的,假如想升到高品的話。

還有一點,大明現在是官太少了,吏太多了。事情都交給吏去做,官清閑,事也往往辦走樣。

廣東山東多開恩科、年年鄉試,這都只為了指向一個方向:以後有品之官會更多,但都會有更多具體實務職責。未入品的吏員自然仍舊會有,但不會是現在的局面了。

既然要更多官,科舉自然會取更多士。

“故而,只怕這禮部關於明年會試將作何安排,也會在後面擇期刊載於《明報》之上。”唐樞對他們說道,“都說今年趕考舉子遠多於往年,但僅以局勢而論,只怕明年會一改只取貢士三百余之舊制。陛下求賢若渴,廷議兄,你們實不必如此著緊……”

“這是劉總河之論斷嗎?”

“……我猜的。”

龔用卿他們不信,都心跳加速地看著唐樞。

他敢不溫習功課,他肯定知道什麽!

唐樞當然不能說真話,哪怕那也只是劉天和猜的。

可去年謀逆大案抓了那麽多官紳,新法推行到全國在即,朝廷難道不會大肆收買人心、消解士紳阻力嗎?

廣東一省,官額就近萬啊!

唐樞更不敢告訴他們,劉天和的猜測甚至更為大膽。

往年裏大約是舉子三四千入京趕考,十中取一。

今年只怕是五六千舉子入京,大半將留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