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驚天巨變(第3/4頁)

“但這首席卻可以列席國策會議?”楊廷和深深地看著他,“陛下,那這禦書房伴讀學士,於國策會議上也可建言?”

“首席禦書房伴讀學士既然列席,自當建言。”朱厚熜理所當然地點頭,“這國策會議,也本就該暢所欲言。最後的決定,自然由朕做出判斷,形成詔制。”

“沒有其他額外差遣,只是每日入禦書房為陛下進講伴讀?”

嚴嵩的心猛烈跳著,忽然覺得這起居注官不香了。

每天只負責專門陪著皇帝,而聽皇帝的意思,將來這禦書房可謂是真正的中樞了!

陛下批閱奏疏必定是在這裏,陛下召開國策會議和內閣會議也是在這裏,日講同樣在這裏!

天天陪著皇帝參與這麽多事的,以後會是什麽分量可想而知!

沒聽他說嗎?除了致仕宿老,還會有新科才俊,這明擺了是年輕的皇帝培養自己真正班底的地方。

現在是伴讀學士,沒有品級俸祿和額外差遣,將來呢?

內閣也許不會消亡,但現在先有九卿列席國策會議,又多了個首席禦書房伴讀學士!

以後這三者之間會是什麽格局?

閣臣是一定會阻止的!

誰料天子深深地看著楊廷和諸人繼續說道:“卿等不是一直擔心內臣以批紅之權恃寵生驕嗎?朕不妨把話說明白了,這首席禦書房伴讀學士確實極為重要,但終究是從朝臣中由朕點選。諸位大學士,九卿,你們該不會認為這首席禦書房伴讀學士的才學、見識、品性比不過司禮監掌印吧?”

楊廷和他們心頭狂震。

這是他們萬萬不敢去想過的。

司禮監的批紅權,乃是皇權的延伸。皇帝可以對司禮監大珰們一言決生死,但對文臣可以這樣做嗎?

顧慮多上何止一重!

現在聽陛下的意思,竟是要以這禦書房伴讀學士來行使司禮監的部分權力。

兩個伴讀不論,另還有一個首席將從此將光明正大地坐到國策會議當中。他們將會制衡內閣,但他們本身也將是文臣出身。

皇帝這是要幹什麽?

楊廷和之前沒有第一時間出言反對,就是隱約感覺到有點不對。

現在聽天子親口這樣說,他實在毫無心理準備。

“內閣滿員曾為七人,今後定額六員,華蓋殿、謹身殿、文華殿、武英殿、東閣、文淵閣,盡量保持滿員。”朱厚熜又丟出一個重磅決定,“今日權且先這樣議一些事,剩下兩位閣臣,隨後盡快廷推舉薦人選。至於這禦書房首席,暫時先空缺著。”

嚴嵩心裏湧動著強烈的渴望,但也理解現在先不確定下來。

不論是誰擔任了這個關鍵職位,那都將是大明歷史上必定會被記載的一筆。

禦書房伴讀學士是天子將批紅權從太監手中轉移一部分到文臣這個群體手中的一大善政,他楊廷和怎麽阻擋?

內閣之外再立一個中樞,他楊廷和要擋誰的路?

皇帝祭出這種殺招,禦書房伴讀學士的設立已經不可能阻擋,接下來只是人選問題。

深深地看著朱厚熜,楊廷和心裏閃過一個大逆不道的念頭:他就不怕以後這禦書房伴讀學士與內閣大學士、九卿連起手來,真正徹底架空他這個皇帝嗎?

國策會議削內閣之權,卻又削司禮監之權加給文臣這個大群體。

中圓殿之中,所有人都在心裏盤算起來。

這個變動實在太大了,而瞬間所有人都想到了關鍵:一共十八人,九卿不用再熬到閣臣就參與議定國策,在皇帝仍然掌握最終裁決權的情況下,這十八人真的能一條心嗎?

不,不可能這麽簡單!

現在的楊廷和已經絕對不會再輕視這位少年天子。

“陛下,臣鬥膽請問,莫非以後確定由首席禦書房伴讀學士掌批紅之權?”

朱厚熜奇怪地看著他:“養心殿取寡欲之意,並非代表朕於朝政也要懈怠。這批紅之權本就只是代天子執筆,書天子決斷而已。禦書房伴讀學士是備朕請教,這決斷仍然由朕來做出,這批紅仍然由司禮監執掌。怎麽,批紅之前甚至當場有禦書房伴讀學士在側還不夠,楊閣老建議禦書房完全取代司禮監?”

楊廷和趕緊跪下:“臣不敢。只是這禦書房新設,臣須得問清楚。”

果然如此,這麽要緊的皇權,怎麽可能會放到文臣手裏?

從之前的情況來看,皇帝對大權是很看重的,他也足夠勤勉,而且不像是少年的那種短暫熱情。

既然如此,就算沒有禦書房伴讀學士,內臣們也已經很難像之前那樣直接幫皇帝做主批紅。

但是文臣能夠摻和到批紅這個環節裏,哪怕只是在皇帝請教時發表一點意見,仍然是個難以想象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