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儲

清晨的北直隸,河間府,河間縣城外。

太陽剛剛探出地平線,金色的陽光灑在一隊隊京營將士的鎧甲上,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所謂“甲光向日金鱗開”莫過於此。

有著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的公文,被調動起來的軍隊在二皇子朱高煦的率領下,正浩浩蕩蕩地向河間府的治所進發,郊外的寧靜被整齊劃一的腳步聲打破。

之所以朱高煦會出現在這裏,追根溯源還是靖難之役時期雙方的恩怨。

北直隸,目前共有順天府、永平府、保定府、宣府、真定府、河間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一共九個府。

而在靖難之役中,站在燕軍這邊的,是宣府(今張家口)、北平府(即順天府)、永平府(今唐山加秦皇島)、保定府,以及半個河間府,也就是河間府北部的天津三衛和靜海縣、青縣、任丘縣等地……再往南就是南軍的實控區了,即建文朝廷所謂的“平燕布政使司”。

暴昭當初管理的“平燕布政使司”,主要是以真定大營為核心的真定府,以及滄州以南的半個河間府,至於真定府正南方向的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這三個府,因為管轄地域太小的緣故,加起來都沒真定府大,一般都不太受重視。

所以,北直隸目前一共九個府,其實是4.5個支持燕軍靖難的府,和4.5個南軍控制的府,加在一起整合出來的。

雙方打了四年,不知道多少條人命填在裏面,即便後來燕軍靖難成功了,北直隸南部的這4.5個府的人們,尤其是士紳,對於朱棣的統治還是抱有不滿的……至於百姓,則更多的是看到和平的到來感到欣慰,但其中肯定有被征入軍伍,倒在燕軍刀下的親屬,所以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怨恨的。

這很正常,換誰敵對了四年都這樣。

所以朱高煦想要在北直隸加速推進變法,主要的阻力其實不在這些燕軍以前就控制的府,這些府的大地主,基本上都是靖難勛貴武臣,屬於是自己人,一句話的事情。

主要的阻力,在北直隸南部的這4.5個府。

故此,朱高煦第一站來到河間府,也就不奇怪了。

朱高煦騎在一匹高大的汗血寶馬上,這是從帖木兒汗國前鋒軍中繳獲的,他很喜歡……不過汗血寶馬似乎也感受到了朱高煦的殺氣,此時極為安靜。

朱高煦面容冷峻,雙眼如鷹隼般銳利,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決心。

誰攔著他登上儲君之位,誰就得死!

隨著軍隊的行進,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縣城的百姓們早早地躲回了家中,只敢從門縫或窗戶裏偷偷窺視這有些似曾相識的場面,因為四五年前,燕軍和南軍就是這樣拉鋸的。

不過因為早有風聲,所以有些消息靈通的人知道,這位二皇子此次前來,並非跟以前靖難之役時一樣為了征戰,而是為了推行一項重要的政策——士紳一體納糧。

“士紳階層在朝廷和地方上的影響力巨大,但他們的減稅、免稅特權也嚴重影響了大明的稅收和社會公平,因此,二皇子決定親自出馬,在整個北直隸推行士紳一體納糧政策,打破這一不平衡的局面。”

……反正打著官腔的北直隸官員都是這麽說的,而這裏面有沒有陰陽怪氣的揶揄成分就不好說了。

隨著軍隊的接近,縣城的城門緩緩打開,朱高煦率領的軍隊並沒有任何停歇,直接穿城而過,來到了縣衙門前。

在縣衙門前,官吏們早已按照品級站好,他們的臉上或多或少都流露出緊張與不安。

被選出來的,在本地有影響力的士紳地主們則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

他們注視著這位二皇子,想要從他的臉上讀出此行的真正意圖。

然而,朱高煦並沒有磨嘰,他下馬後,走上縣衙的台階。

在官吏和士紳們看來,就仿佛是一座小山出現在了他們面前,壓迫感極為充足。

跟以前的那個暴躁小子相比,現在的朱高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歷練的增加,開始有了一些從容不迫的意味,或者說這種小場面,完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朱高煦他掃視了一圈在場的人,然後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足以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他詳細闡述了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包括嚴禁不法士紳包攬錢糧征收、嚴禁官紳勾連訴訟,以及嚴格監管生員,還有相應的“不法士紳及不法生員名單”等具體內容。

朱高煦念完以後,直接把公文用短刀插在了衙門的大門上,現場陷入了一片寂靜。

朱高煦看著他們的目光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在告訴所有人——這場競爭,他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