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

暖風拂面,盛夏金色的陽光灑在樹蔭的間隙,落在腳下形成了斑駁的光點。

“國師的車隊到了!”

城門之外,蹄聲急促。

隨著前面小吏來報,一行身著官服的官員們從遮陽的樹蔭裏走出來,面露肅穆之色,整齊地排列在城門外的道旁,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姜星火。

為首者乃是二皇子朱高煦,他穿著一身反光刺到睜不開眼的明光鎧,拄著一把雙手儀刀,如小山一般站在最前面。

而徐魏國公輝祖與鎮遠侯顧成,這兩位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的都督,則是一左一右,同樣屹立在道旁,他們身穿明軍將官制式鎧甲,腰佩長刀,都有幾分不怒自威的意思。

緊隨其後的是北京行部尚書郭資,其人乃是河南武安人,洪武十四年入太學,洪武十七年參加應天府鄉試中舉人,洪武十八年中進士,初任戶部試主事,後升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得到戶部尚書郁新的推薦授北平布政司左參議,然後連升右參政、左布政使。

靖難之役的時候,郭資和左參政孫瑜、按察司副使墨麟、僉事呂震這批人,構成了北平系文官的最初班底,跟著世子朱高熾守北平,因此是不折不扣的大皇子一系。

靖難成功後,朱棣賜其白金、文綺、八思巴文銀幣,並以北平行部尚書(後改北京行部尚書),統北京六部事,授命籌建北京城。

郭資再往後,則是一票的侯伯勛貴。

遠處,塵土飛揚,一行隊伍緩緩駛來。

為首的,便是姜星火,他坐在小灰馬上,雖然坐騎不太帥氣,但姜星火身姿挺拔,宛如松柏之姿,儀態還是讓人見之難忘的。

他的到來,讓原本還有些噪音的城門外頓時安靜了下來。

“特進榮祿大夫、奉天輔運推誠效義文臣、上柱國、國師姜星火到!”

隨著一聲高亢的唱名,眾官員紛紛躬身施禮,迎接這位國師大人。

其實論頭銜,郭資、徐輝祖、顧成這些人都不輸姜星火,而姜星火與北平系文官之間也素無來往,顯然,姜星火到來時的迎接儀式這麽有牌面,是朱高煦一手安排的。

姜星火是朱高煦的老師,這一點誰都改變不了,所以朱高煦給姜星火最大的尊重,也是給他自己最大的尊重。

郭資等人未嘗見得想要如此禮遇姜星火,他們有的人稱病不來迎接也可以,但不要忘了,眼下京營三大營二十萬大軍可是還在北直隸呢,這麽多勛貴武臣對姜星火的態度跟他們可不一樣,個頂個的想要親近。

“見過國師!”

五軍營總兵官成陽侯張武、三千營總兵官同安侯火裏火真、神機營總兵官安遠伯柳升、北京鎮總兵官泰寧侯陳珪、宣府鎮總兵官成安侯郭亮……一大票重量級的勛貴武臣們齊聲呼喝,其中有不少人甚至還是從周邊駐地趕回來的。

頓時,飛鳥驚起,聞者無不變色!

這一刻,空氣中仿佛彌漫著一種肅殺與莊重的氣氛,哪怕是之前有些漫不經心的文官,此刻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敬畏與尊重。

這就是再直接不過的表態!

隨著這兩年北征韃靼和西防帖木兒的軍事行動,朱高煦逐漸表現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能力,他在軍中的威望進一步上升,可以這麽說,如果朱棣忽然駕崩了,那整個京營三大營二十余萬人馬上就會推舉朱高煦當皇帝。

這黃袍,由不得你不披。

原因也很簡單,一個支持軍隊開疆擴土秉持著“擴張主義”國策的皇帝,是對軍功貴族最有利的,而且這個皇帝如果還同時支持以“重商主義”為主要經濟政策的變法的話,那麽軍功貴族不僅能夠獲得不斷打開的上升通道(直到帝國的全球化擴張達到極限),而且還能夠獲得與對外擴張相伴而來的貿易紅利。

大皇子當皇帝,你不僅升不了爵位發不了財,而且還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失去廟堂話語權被文官踩頭;二皇子當皇帝,你又加官進爵又盆滿缽滿,世界如此廣闊,年年有仗打,手裏的兵權還能不斷加重你的廟堂話語權。

換做你是勛貴武臣,你選哪個人當皇帝?

但是,但是。

既然勛貴武臣如此支持朱高煦,那為什麽在姜星火前世,朱高煦沒能當上儲君呢?

這就是因為姜星火穿越所帶來的一系列蝴蝶效應了。

第一,在姜星火前世,朱棣第一次北征是因為丘福浪戰全軍覆沒,而跟著丘福一起死在草原的,全都是朱高煦的重量級支持者,而在現在,隨著京營組建和第一次北征時間的提前,這些跟朱高煦在靖難之役時生死與共的勛貴,全都坐到了掌握兵權的關鍵位置。

第二,朱高煦的另一個重要支持者,也就是靖難三巨頭(朱能、丘福、張玉)裏的朱能,在原本的歷史線裏,是在南征安南的路上病逝,而此時朱能還活著,再加上姚廣孝,相當於在世的燕軍國公,全都支持朱高煦當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