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歐洲

在浩渺的大洋上,鄭和的寶船艦隊宛如一條巨龍,蜿蜒地航行著。

兩千料旗艦桅杆高聳,帆布飽滿,船身鑲嵌著象征大明皇威的金色龍紋,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整個艦隊所到之處,海浪都仿佛畏懼三分,輕輕退避。

這一日,瞭望手忽然報告,前方出現一支陌生艦隊。

鄭和站在旗艦的甲板上,用望遠鏡過了一會兒才遠眺到那支逐漸清晰的船隊,只見那些船只雖不及大明寶船雄偉,但也頗具規模,船帆上繡著奇異的圖騰。

很快,有消息傳來,確認是錫蘭島上甘波羅王國的艦隊。

鄭和眉頭微皺,這個位於滿剌加海峽以西的島上的國家,對大明的態度一直模棱兩可不算友善,卻偏偏是姜星火的計劃裏必須要控制的地方。

錫蘭島即後世的斯裏蘭卡,最早由屬於印度雅利安語系的部落其首領僧訶羅率領移民到該島,故其部落也稱僧訶羅人,是錫蘭島人口最多的民族。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將該梵文Kāsī音譯為“僧迦羅”,義靜《求法高僧傳》音譯為“僧訶羅”,華夏史籍因其特產獅子所以多稱“獅子國”。

由於南天竺諸邦國的勢力分布實在混亂,所以之前鄭和對錫蘭王國一直保持了比較謹慎的態度,並未貿然動兵,不過通過之前在古裏、柯枝等幾個王國的港口通商,鄭和算是搞清楚了南天竺的狀況。

南天竺雖然有數十個邦國,看起來非常混亂,但這些邦國主要就是兩種人構成的,一種是泰米爾人,一種是馬拉雅蘭人。

泰米爾人主要信印度教中的個人專奉一神的“守貞專奉派”,而馬拉雅蘭人則信奉“蛇神”,主要特點是母系社會和大家族制。

這兩種人從外表、衣著和飲食習慣上來講還是很好分辨的。

從外表上看,泰米爾人膚色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頭發黑而濃密、卷曲;拉雅蘭人起源於達羅毗荼人,是在雅利安人入侵以後和達羅毗荼人大規模通婚產生的,因此現在的拉雅蘭人從外表上看膚色較白,鼻梁適中,嘴唇薄。

從飲食習慣上看,泰米爾人食物以大米為主食,喜吃酸辣、椰油和葷食;拉雅蘭人則用竹筒蒸大米椰子飯,或用椰子汁煮大米、幹果、豆飯,窮苦人家以魚類和薯類為主食。

但無論是泰米爾人還是馬拉雅蘭人,衣著都是差不多的,男人通常只纏一條兩米長的圍褲,有的還披一條小布單或穿一件無領長袖綢衫,女人喜歡穿帶金銀花邊的紗。

而現在的錫蘭島上,也有兩個王國,一個是泰米爾人的王國,一個是僧訶羅人的王國。

泰米爾人的王國“賈夫納王國”占據了錫蘭島的北部沿海一小部分區域,而錫蘭島的主體由僧訶羅人占據,大明所指的“錫蘭國”其實並不準確,但總體來講,在大明的概念裏,錫蘭王國就是僧訶羅人的王國“甘波羅王國”。

而現在掌握了錫蘭國或者說甘波羅王國話語權的,就是攝政王亞烈苦奈兒。

亞烈苦奈兒是前任攝政王的哥哥,之前在政變中失敗,借道賈夫納王國逃亡到了南天竺,現在前任攝政王死了,他順勢回來奪取了甘波羅王國的控制權。

但亞烈苦奈兒在國家治理上遠不如他的弟弟,是個極度好戰的主,不僅在甘波羅王國沿海港口訓練水師,還仗著地理優勢到處劫掠前往滿剌加海峽的商船,甚至還屢次跟北面的鄰國摩擦,準備滅亡賈夫納王國一統錫蘭島。

隨著兩支艦隊逐漸靠近,甘波羅王國艦隊的指揮官派出一艘小船,上面載著幾名使者,前來大明艦隊交涉。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小船緩緩靠近大明寶船,使者的臉上帶著倨傲與不屑。

他們身穿五彩斑斕的無領長袖綢衫,手持象征權威的黃金節杖,仿佛自己就是這片海域的主宰。

鄭和站在甲板上,身後是一排威嚴的大明將士。

鄭和身材高大,此時身著鬥牛服,腰懸玉帶,端地是氣宇軒昂,不怒自威。

“你們是什麽人?為何擅自闖入我國海域?”

甘波羅王國使者率先開口,語氣傲慢。

鄭和凝視著他們,半晌才說道:“我等乃奉大明皇帝旨意,率領艦隊巡視海外,宣揚和平,促進貿易。此來並無冒犯之意,只是希望與你國建立友好關系。”

甘波羅王國使者聞言冷笑一聲,道:“大明?哼,你們想要建立友好關系,就得向我們進貢繳稅,否則就休想從這裏過去!”

鄭和的聲音變得冰冷而堅定:“使者此言差矣,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物產豐富,國力強盛。我們巡視海外,是為了宣揚和平,是為了自由貿易,而非向他人低頭,你國若真心希望與大明為敵,還請看清楚,你面對的是什麽樣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