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高煦

隨著探馬如流水一般將越來越多的傳遞回來,朱棣開始下令部隊紮營休息恢復體力、補充食水,同時召集諸公侯勛臣來商議。

龐大的帳篷內,火盆的光有些搖曳不定,空氣中彌漫著沉悶和緊張的氣息。

帳篷中央擺放著一張巨大的軍事地圖,周圍散落著幾支快要燃盡的蠟燭和一些文書。

朱棣穿著明軍新列裝的赤色棉甲,端坐在帳篷中央,面容威嚴,眼神深邃,顯露出帝王的威儀和決斷。

而成國公朱能則是親自站在地圖旁,正根據不斷傳遞回來的消息,專注地給眾勛臣匯報著軍情。

朱能詳細地描述著地形、敵軍位置和可能的戰術,手勢隨著話語起伏。

朱棣目光如炬,緊盯著地圖,時而點頭表示認同,時而皺眉深思,手指無意識地在半空中劃動著,似乎在構想著完美的戰術布局。

這位大明永樂皇帝,深知這場戰爭對於大明北部邊境的重要性,作為防止帖木兒入侵的一部分,這場戰爭甚至將決定大明的未來命運,因此他必須制定出周密的計劃,確保勝利。

朱棣不確定帖木兒的遠征是否會成為現實,但帖木兒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所以為了防止大明與帖木兒汗國在隴西相持時遭到兩面夾擊,必須先下手為強,把韃靼部這些北元余孽給幹成殘廢。

然而任何周密的計劃都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情報,尤其是準確的情報,是制定周密計劃的前提條件。

這時,朱高煦急匆匆地掀開帳篷的門簾,一股寒風夾雜著草屑隨即湧入,他顧不上拍去,直奔朱棣的面前。

“確定了?”

朱高煦剛才被派去聯系前面三千營總兵官,同安侯火裏火真了。

機敏驍銳的韃官騎兵們,對於在這裏執行偵查任務,可謂是得心應手,因為他們都會蒙古人的語言,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可以偽裝成遊牧民或者草原貴族的手下來獲取情報,這是漢人騎兵沒有的優勢。

而經過三千營的斥候們的詳細偵查,韃靼部主力的態勢,已經被確定了。

朱高煦點點頭,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掏出一卷地圖,展開在旁邊的火盆旁,地圖上標注著詳細的地形和敵軍的駐紮位置,這是最新的情報。

朱高煦指著地圖,道:“父皇請看,根據火裏火真手下韃官的偵查,韃靼部的主力目前駐紮在此處,根據偵查,他們打算分頭逃跑。”

這時候朱能看了看朱高煦的地圖,又看了看身前的大地圖,忍不住插嘴道:“我們兵力足夠多,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從東西兩面追擊,如此一戰可定!”

朱棣凝視著地圖,臉上的表情很凝重,他深知這場戰役的重要性。

韃靼部繼承了北元的主體殘留,所以也同樣繼承了北元內訌的傳統藝能,如果他所料不差的話,韃靼部的大汗本雅失裏和太師阿魯台應該是得知了明軍來襲的消息後,商討無果,決定分頭跑路。

那麽,究竟是求穩只追一個,還是分兵兩個都追?如果按照朱能的建議進行分兵,有沒有遇到伏擊繼而戰敗的風險?或者說,萬一敵人做出的是迷惑的動作,明軍一旦分兵,反而被兩路韃靼部主力包圍該怎麽辦?畢竟這裏不是明軍的主場,需要顧慮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而朱棣第一次大規模北征,必須要打出明軍的軍威,打出大明的國威,所以計劃也必須要穩妥。

朱棣思考了刹那,大概有了一些想法,但這時候他看向了甲胄上全是冰花的朱高煦。

朱棣沉聲道:“老二,你所匯報的軍情朕已了解,但韃靼部阿魯台狡猾而兇殘,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為了確保勝利,必須要制定一個更加明確和細致的策略。”

朱高煦恭敬應道:“父皇英明,兒臣願聞其詳。”

朱棣說的話,也得到了勛臣們的認可,畢竟情報既然是偵查來的,那就有可能是敵人故意放給你的,你選擇相信還是不相信?而這種決策上的博弈,也是戰爭之所以精彩的一部分緣由。

朱棣從椅子上站起身,走到地圖前:“首先,我們需要分析敵軍的優勢和劣勢。韃靼部蒙古人的優勢是全民皆兵,而且馬匹非常多,按理說應該行動非常迅速。但劣勢就在於,他們汗廷的牛羊規模實在是太龐大了,如今草原下了一場雪,對普通牧民來說今年牛羊還沒長肥,這就是雪上加霜,如果讓他們拋棄牛羊,那就是拋棄唯一的財富,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敵人無論是否分兵,行軍速度都快不起來。

“這不是本雅失裏或是阿魯台能夠人為決定的,而即便他們決定輕裝簡行,沒有牛羊作為補給品,在茫茫草原上,第一是補給很快會斷絕,第二是即便逃走了,沒了牛羊他們在新的地方也生活不下去,總不能喝馬奶吃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