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玉璽

隨著朱棣的一聲令下,大明軍隊按照皇帝制定的計劃迅速行動起來。

朱高煦獲得了忠義衛的臨時指揮權,這支皇帝的禁衛親軍,人銜枚,馬裹蹄,開始拔營向西面行軍,悄無聲息地逼近斡難河。

而朱能則是負責帶領移動緩慢的五軍營步兵與半數神機營火銃手、重炮留在原地,等到騎軍徹底離開後,才能順著飲馬河向東北方向行軍去構建阻攔工事。

與此同時,朱棣坐鎮中軍,他密切地關注著戰局的進展,並且在進行調兵遣將和糧草分配的工作,用以策應朱高煦的行動。

事實證明,朱棣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在籠罩在一片戰爭迷霧的漠北大地圖上,朱棣如同開了天眼一樣,不僅準確地判斷了本雅失裏是向西逃的,而且朱高煦率領的明軍前鋒騎兵,正好在斡難河畔,攔住了本雅失裏派出來探路的部落。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部落,足足有兩千多男丁,他們帶著婦孺,驅趕著上萬頭牛羊,一起在時不時刮起的風雪中艱難地前行著,他們的頭人深受本雅失裏的信任,被最早派出來就是證明……老人們都能想起來捕魚兒海之戰被明軍輕騎集群支配的恐懼,所以一聽到明軍來了,都希望自己先撤離,至於撤到哪裏反而不重要,反正對於普通部落來說,茫茫草原,在哪都是放牧。

朱高煦率領的忠義衛騎兵憑借著先到一步的優勢和靈活的戰術,派遣童信帶領少數精銳成功地繞過了韃靼人的警戒線,悄無聲息地摸到了敵人的背後。

而朱高煦則帶領大部分騎兵隱藏在斡難河的東岸,準備擊敵於半渡,趁敵人渡河尚未抵達西岸的時候出擊。

朱高煦的計劃很好,這時候天氣雖然寒冷,河面結冰了,但冰層並不厚,韃靼人想要渡河,必須要架設浮橋,否則冰層根本支撐不了。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發起致命一擊之前,韃靼人的哨騎就警覺地發現了他們,悠長的牛角號聲音響起。

這些哨騎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咻!咻!”

明軍的箭矢將他們從戰馬上射落。

但可惜的是,後面的韃靼人哨騎聽到了號聲,消息很快傳回了部落之中,整個遷徙的部落陷入了短暫的慌亂,婦孺不知所措,牛羊也焦躁不安了起來。

動物的靈性是值得信賴的,很快,消息就變成了現實。

眼見著奇襲變成了強攻,朱高煦也不猶豫,帶領大股大股的明軍騎兵沖了出來,整個大地仿佛都在顫抖一般,他們身披鐵甲,手持利刃,氣勢如虹。

韃靼人的頭人見狀,知道大事不妙,他急忙組織起部落中的勇士進行抵抗,同時命令婦孺和牛羊盡快向後退去,遠離戰場。

韃靼勇士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發出震天的喊殺聲,兩軍迅速交鋒,戰場上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明軍忠義衛騎兵憑借著精良的裝備和訓練有素的戰術,不斷地沖破韃靼人臨時組織起來的防線,將他們逼得節節敗退。

而韃靼人則依靠著保護自家婦孺的信念,不斷地發動反擊,試圖挽回敗局。

戰鬥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朱高煦親自率領一隊精銳騎兵沖入敵陣,他們的目標直指韃靼人的頭人,這支精銳騎兵如同一把尖刀深深地插入了韃靼人的心臟一般。

朱高煦身披重甲,手持長槍,眼神中閃爍著淩厲的戰意,在他的帶領下,明軍騎兵如同洪流一般,以不可阻擋之勢沖破了韃靼人兵力最密集的地方。

他們在敵陣中左沖右突,所向披靡,很快就快要抵達了這支韃靼部落的狼頭纛前。

頭人身邊的勇士們見狀,紛紛挺身而出,試圖保護他們的首領,顯然,韃靼人的戰鬥力並不弱,尤其是被派來打頭陣的這個部落,更是韃靼各部中的佼佼者。

他們憑借著嫻熟的騎術和精準的箭矢,給明軍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然而就在戰局膠著之際,童信率領繞後的小部隊果斷從韃靼人的背後發起攻擊,以策應朱高煦的行動,童信這支生力軍的加入立刻改變了戰場的局勢。

“讓他們四散逃走!拖延一些時間!等待大汗的援軍,還有兩個部落在我們後面。”

然而,明軍騎兵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沒等韃靼人的命令下達完畢,他們就追上了那些行動緩慢的婦孺和牛羊,一時間,戰場上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哭喊聲和尖叫聲,與明軍騎兵的喊殺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慘烈的畫面。

童信並沒有下令屠殺這些無辜的婦孺,而是命令明軍騎兵將她們驅趕到一旁,隨後對韃靼人發動了背擊。

韃靼人在兩面夾擊之下,開始有了徹底潰敗的跡象。

而此時朱高煦雖然無法俯瞰戰場,但多年的戰爭經驗和敏銳的戰場直覺,讓他意識到取勝的時機到了,朱高煦決定抓住時機,率領忠義衛發起一次決定性的沖鋒,來將韃靼人徹底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