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光學(第2/5頁)

當實現幣值與實際購買力匹配的時候,其實現在1文錢跟過去1文錢的購買力已經完全不同了,可能會相當於0.5文或者0.4文甚至0.1文……管他的呢,反正寶鈔和銅錢的購買力能匹配上就行。

因為這是姜星火幣制改革計劃的一部分,而且時間上必須要在這幾年內完成,最起碼要在征日本獲得銀山之前完成,如此一來,才能實行換鈔,將大明寶鈔換成白銀寶鈔,給寶鈔賦予銀本位的錨定,繼而實行國內外雙軌制的計劃。

而商業與文化是息息相關的,溫飽思那啥嘛。

當市面上的商業產品豐富了,文化產品也一定會隨之豐富,這是客觀規律,誰都阻止不了。

公司制在修改的《大明律》中被明確地規定了下來,出資人可選擇負有限責任後,各行各業都開始了公司化改組……其實過程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麽困難,因為此前就說過,大明坐商的商鋪是有“市籍”的,包括經商人的姓名、資產、地址這些必要信息都在官府備案著呢,如今無非是就是把資產和責權方面的問題加以進一步明晰。

而報業雖然依舊是官府的壟斷行業,但其他諸如話本、戲曲等行業,卻開始呈現了繁榮發展的態勢,元曲開始復蘇興盛,小說行業也同樣如此。

嗯,怎麽說呢?可以說市民階層開始逐漸崛起,而隨之而來的,就是資產階層思潮的萌芽化。

傳統的、儒家體系下的道德觀念受到了新思想與新事物的沖擊,也正是因為如此,高遜志這位衛道士深深地嘆了口氣。

說到這裏,他臉色忽然沉了下去:“不過我擔憂的並不是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是人心呐……”

自古人心難測,誰又能知道哪一天會發生些什麽事情?

尤其是在變局中,百姓更加迷茫。

若是換成尋常,自然不怕出現變局,因為儒家本就有著適應時代自我打補丁的能力,哪怕是過去南北朝、五代十國那種衣冠淪喪的時代,過後也能重新讓文明回歸正軌。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

經過“王霸、義利、古今”三辯,以及後續的論戰爭鳴,儒家內部,此時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分裂,原本作為官學的程朱理學,統治地位受到了極大的動搖,而堪比魔教邪功的新版心學,則是以病毒傳播一般的速度開始迅速地蔓延開來……沒辦法,人人皆可成聖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誰不想走捷徑呢?

至於浙東和江南的實學思想,發展倒是沒有心學那麽快,但走的路子卻很穩,是正經的“經世致用”那一套,朝廷恢復三舍法,建立大明行政學院,同樣是以實學思想為主,這就相當於在科舉系統的理學以外,又重新弄了一套規模不大的選官體系和思想。

最關鍵的是,這一切是由姜星火主導的,而各個實學學派的門人們,也或自發或被動地認同了姜星火作為實學當世唯一宗師的身份。

其一當然是姜星火在大明學術界的聲望和能力無可置疑,其二便是走這條路,終歸是能出仕的嘛……經世致用這四個字翻譯翻譯什麽意思?先得當官不是?

儒學內部的三大派別又恢復了南宋時期的情況,雖然沒有到三足鼎立的份上,但看這個趨勢,估計也不遠了,理學瘦死駱駝比馬大,心學人人趨之若鶩,實學自有晉升通道立於不敗之地。

而學術界內部都出現了混亂,作為官學的程朱理學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民間的思潮自然就很難受到管控了,更何況朝廷也不想管。

而在這種情況下,便是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思潮開始在民間蔓延。

“這也是無奈之事!”

高遜志嘆了口氣。

曹端這時候也買了一份報紙,看到上面的訊息,問道:“左右閑來無事,中午一起去看看這光學實驗嗎?就在國子監前面的廣場上。”

國子監,位於南京城的北側,前面有個很大的廣場,之前孔希路登場的時候,數千監生,就是在那裏迎接他的。

而那裏,也有著一個巨大的日晷,用來根據太陽的影子計時。

之所以選擇舉辦光學實驗的場地是在國子監前面,而不是欽天監前面,是因為欽天監工作性質比較特殊,是在皇城裏面(非宮城),總不好讓百姓進來。

而禮部尚書卓敬跟欽天監的人比較熟,便吩咐他們來國子監一趟。

這裏要提一句,欽天監在管理制度上,是屬於禮部管轄的,但是這個部門比較特殊,裏面的人不管是升官還是致仕,都得皇帝說了算。

因為老朱在洪武開國的時候,搞了戶籍制度,軍戶當兵,匠戶做工,各籍百姓只準子承父業,不準隨意轉職,故此欽天監也是這麽弄的,基本都是父子相傳……而且之前便說過,老朱是不讓民間學關於天文和蔔筮的知識的,因此欽天監在百姓心中比較有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