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尚方

“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謹身殿內,勛貴武臣們紛紛行禮。

“諸卿平身。”朱棣擺手,“今天續上的宴會,也算是為國師舉辦的接風宴,諸卿盡管暢飲。”

“謝陛下隆恩!”眾勛臣歡呼。

是真的歡呼,因為皇帝招待他們的宴會上,通常會有一些外面喝不到的陳年佳釀。

嗯,這事還跟老朱有關系。

據說朱元璋起兵的時候,老百姓獻上自己釀制的米酒,喝了之後朱元璋非常高興,意猶未盡,便命人將喝剩下來的酒埋入地下,等待凱旋之日再開壇暢飲,朱元璋稱帝之後,喝了當時剩下來的酒,由於埋入地下多年使酒的純度更好,口感更好,之後朱元璋稱這種酒為“封缸酒”,從此成為存酒的一種方式。

而永樂帝的宴會上,喝的就是洪武時代封缸的“秋露白”。

姜星火前世,那位傳聞是《金瓶梅》作者的王世貞,曾寫下《酒品前後二十絕》:玉露凝雲在半空,銀槽虛自泣秋紅。薛家新樣蓮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筒。

這首詩描寫的就是秋露白,乃是這是一種度數較高的高粱燒酒,味道清醇。

但姜星火入口品嘗了一下,評價是就那樣。

因為姜星火還是比較習慣喝白酒,但事實上,白酒在華夏的流行,是從他第六世的那個年代開始的。

在明朝,不管是文人士大夫還是武夫丘八,都是不喝白酒的,甚至稱之為“臭酒”,而且因為需要兩次以上蒸餾,消耗糧食的量很大,也只有冬季服徭役搗冰的民夫會準備一點,喝來驅寒免得凍斃。

宴席上氣氛頗為熱烈,洪武開國勛貴們已經貴族化,倒還矜持一點,但靖難勛貴們幾年前可基本都是燕山三衛、大寧三衛的中下級軍官,此時武夫們喝了酒,便無所顧忌了,幹什麽的都有。

“來,老子再敬你一杯!”

“別這樣啊,俺不行了……”

“不行也得給老子灌下去!”

“喂喂,俺真不行了……”

姜星火晃了晃酒杯對身邊的老和尚道:“這酒若是純度高一些,倒是可以給受傷的士卒殺菌,能避免血肉潰爛,以至於截肢。”

姚廣孝還未接話,旁邊金刀大馬地坐著的老將軍丘福,耳朵反而不背,端著酒盞,扭過頭徑自問道。

“還有這般說法?”

“自是有的。”姜星火肯定道。

75%以上濃度的酒精,足以滅殺細菌,在這個時代,如果是為了戰地救護,那麽稍稍降低一點也能湊合。

還是那句話,有就比沒有強。

至於民用推廣,還是等軍隊覺得好用了再說,這樣靠譜一點。

否則上門去給醫館推薦酒精殺菌,人家表面“是是是”,轉手就把這臭酒給倒陰溝裏了。

丘福狐疑問道:“所以國師所言的細菌是個什麽東西?”

姜星火怔了怔,只說道:“便是亂七八糟的臟東西,人肉眼不可見。”

“喔~”

老將軍飲下一杯酒,心中有了定論。

原來也是個神神鬼鬼的,怪不得龍虎山的張真人那般吹捧。

不過一想到張宇初,丘福揉了揉自己的腰眼,卻是惦記著再派人去要幾顆龍虎山的秘傳丹藥。

宴會漸入佳境,朱棣忽然舉起他那比較復古的酒盞(青銅器),走到了金階下。

先是挨個跟公爵們過了一圈,朱棣放下酒盞,拍了拍手。

聽到父皇的示意,朱高煦不知道啥時候鉆了出來,手裏還拎著一把刀。

剛才朱棣怕這傻兒子判斷不好局勢,二話不說就沖進人群開無雙,所以特意遣他去後宮告知徐皇後,派了更冷靜的老三朱高燧帶著金吾衛與童信指揮的忠義衛前去圍堵。

如今朱高煦顯然是取了這把刀來,方才折返回來。

看著手中的寶刀,朱高煦有些戀戀不舍地交給了父皇。

這把刀,就是那次姜星火陰差陽錯被動越獄後,朱棣前來詔獄時見朱高煦配的那把刀。

酒酣耳熱的武夫們自覺地停了下來,紛紛看向永樂帝。

“鏘~”

朱棣拔出了這把暗金色的長刀,上面布滿了微小的劃痕,顯然是上過戰場的,並不是什麽觀賞品。

“朕曾答應過國師,賜其尚方寶劍。”

朱棣沉聲道:“不過想來尋常寶劍並無特殊含義,今日國師以一人之力,平息了數千監生鬧出的亂子,朕便將此刀賜予國師。”

在謹身殿的宮燈下,暗金色的長刀閃爍著攝人的寒芒。

不乏有見識的洪武勛貴,認出了這把刀的來歷。

“這是徐達大將軍的佩刀!”

“聽說是由名匠,以萬年隕鐵鍛造出來的,吹毛斷發,鋒銳無匹!”

……

朱棣收刀回鞘,將其放在了姜星火的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