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飯否

燕子磯頭,江天一色。

不知多少艘鼓滿了風帆的船只,在春日的光影裏劃過這片水域,帶起陣陣浪花。

一個人影出現在這座垂直程度極為陡峭的崖壁上,他身形修長而勻稱,腰背挺直,只是眉眼間多了幾分思慮,正是前來考察地形的姜星火。

嚴格地來說,這地方他不止來過一次。

燕子磯位於幕府山之東,觀音門以南,幕府山如同玉帶一般,橫亙在南京城墻和長江之間,是控衛南京的防禦要點,幾乎是一座天然的城墻,每遇戰事,定為兵家必爭之地。

去年李景隆大將軍就是親自指揮南軍,撤出了依托幕府山防禦的外城郭守軍,讓燕軍順利抵達內城郭的金川門入城。

而在此之前的一年,姜星火在秦淮河遊覽到窮極無聊之時,也曾換換地方、換個心情,登臨此地觀賞江景。

時移世易,當年的“小柳永”一躍成為了真正的青衫卿相,卻是多了幾分真切的感懷。

姜星火伸手從荒草間扒拉了兩處斷壁殘垣,零零散散的白色石頭從倔強的蒿草間探出頭來,卻不知是否是當年的白石壘。

“地古江山壯,當年古戰場。來尋舊石壘,城跡已荒涼。”

搖了搖頭,姜星火看向遠方的景物。

從這裏可以俯瞰整個燕子磯北的長江航段,山腳有個天然的渡口,被當成了俗稱的燕子磯碼頭。

至於更遙遠的事情,在他第六世的時候,這裏曾經是除了下關碼頭以外,南京最為繁華的碼頭,航運價值毋庸置疑。

在這裏,他曾親手送別了自己搭档,也是記憶裏的最後一面。

而可以預見的是,此時此地,隨著大明皇家軍官學校在燕子磯山頭和周邊地區校區的建立,這裏將迅速地繁華起來。

為士卒和軍官們提供日用品、出行、飲食、縫補漿洗等各種服務的商人和百姓們,很快就會依托軍校和稅卒衛的軍營,建立起一個服務範圍廣泛的小鎮。

畢竟按照明軍正規編制,一個衛有五千六百人,足足五個千戶所,再加上大明皇家軍官軍校的軍官們,規模不會比國子監差多少。

“站住!”

這時候,山中忽然傳來了呼喝聲,繼而出現了兵刃出鞘的聲音,

“怎麽回事?”

姜星火回頭望去,卻只見叢林莽莽,看不到具體情況。

……山中是留有幾名護衛的。

十幾名護衛甲士跟在姜星火的身後,這都是經過朱棣同意,朱高煦抽調本部親衛,派來保護他安全的。

這些甲士,全都是出身燕軍重甲騎兵部隊,乃是一等一的天下精銳。

弓馬嫻熟,長兵短刃無所不精,如今就算是步卒狀態,個個也都能以一當十。

領頭的校尉,便是在上最後一課時,在詔獄裏姜星火見到的那名玄甲校尉,名叫王斌,朱高煦的鐵杆心腹,能跟著一起造反的那種。

“國師且稍後,在下這就去看看。”王斌抱拳道,神色冷峻。

“且同去吧,在這待著也沒用。”

姜星火的提議其實沒什麽問題,在這種懸崖絕壁上待著,不如集中力量一同下去看看,不然真有沖突,反而會因為分兵保護他而形成戰術被動。

看著按住了腰間尚方寶刀的國師,王斌點了點頭,這樣最好。

“從國師拿刀的姿勢來看,倒也不像是完全不通武藝之人,反而是有些戰場搏殺經驗樣子。”王斌心頭暗自揣度道。

不過能被朱高煦派來保護姜星火,此人儼然是個悶得住話的,率領一眾甲士向聲音發出的地方,以戰鬥隊形撲去。

幾名甲士解下了背上的圓盾,一手持刀,一手持盾,走在最前面。

而裝備著長槍、長矛的,則在隊形的中間。

由於剛才已經確認過後方絕對安全,身著輕甲的弓箭手們搭箭上弦,銳利的眼睛掃視著前方有可能出現的敵人。

姜星火看著這些戰鬥素養極佳的職業軍人們,倒也沒什麽好擔心的,只是忽然想到,或許戚家軍的小隊戰術,也可以適時普及一番。

這種戰術大規模戰爭沒什麽用,但是海外殖民的時候,那可太好用了。

配合默契的小隊,冷熱遠近搭配齊全,對付當地土著,簡直就是大炮打蚊子。

“或許可以幫鄭和訓練一下海軍陸戰隊?”

這個靈光一閃的念頭很快被姜星火擱置在腦後,因為轉過一處山道,就見到王斌留在山中殿後的甲士,正跟另一夥人在對峙。

在這種南京近郊發生危險的概率,實在是不大,多半是摩擦或是誤會。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燕子磯又不是你家的,憑什麽不讓我們上?”

“我們以後還得在這上學呢,先看看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