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軍校

冷月幽寂,朱紅的宮墻上,錯落著眾人斑駁的影子。

此時,夜色深濃如墨,其他地方黑得像是潑了一盆鉛漆。

唯獨在宮門前,朱棣親自率領一眾達官顯貴前來迎接姜星火,這裏被宮燈與火把的光芒映的如同白晝一般。

“國師果然言出必踐,有古名士之風!”

“是啊,能與國師同朝為臣,實乃老夫三生修來的福分。”

“國師大人,快請!”

……

隔著一段距離,眾人便紛紛恭維著姜星火,各種聲音絡繹不絕地傳來,其中多是洪武朝開國的第二代、第三代勛貴,隨著靖難之役的結束,這些人在大明的軍界開始變得有名無實了起來,所以才會選擇積極向姜星火示好。

再怎麽說姜星火所主導的變法,很多政策其實也都是有助於他們再立功勛的,對於武臣勛貴來說,不怕打仗,就怕根本撈不到打仗的機會。

如果是打大仗,在當下這麽多新封的靖難勛貴主導了大明的軍改的情況下,他們這些舊時代的洪武開國勛貴,是撈不到機會的。

但如果以後對外拓展,有了諸如海外殖民、攻伐南洋,他們反而能撿到機會。

毫無疑問,當他們親眼見識了這位國師處理緊急事務的能力後,之前對於變法的觀望和舉棋不定的態度開始有了一部分的傾斜,即便沒有加入到支持變法一派,也已經足夠讓姜星火有了一絲收獲感了。

今晚不僅在國子監的生員、教師們心中埋下了科學的種子,還改變了很多勛貴的內心對於變法的態度,無形中,獲取了兩股勢力有可能的支持。

不過無論心中如何計較,對於這些恭維,姜星火只是微笑點頭,並不多話。

在一眾勛貴武臣與命婦、宗室女子看來,這位國師臉上帶著淡漠的笑容,眼中卻無任何波瀾,他緩步踏過外橋,徑直走到城門前。

徐妙錦從哥哥魏國公徐輝祖的身後探出腦袋,看向了今日白天曾有一面之緣的男子。

徐輝祖同樣也在打量著眾人所稱呼的“國師”,剛才在謹身殿裏未曾好好打量,如今看來,雖然只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男子。

但他身穿青衫,腰懸玉帶,劍眉星目,英氣逼人。

此時,他站立於人前,嘴角微揚,神態從容而淡定。

徐妙錦的腦袋裏閃現出剛才在宮墻上見到的畫面,她清楚地記得,這個男子以一己之力,攔住了洶湧的人潮,並且讓那些近乎失控的生員們心悅誠服地退走。

他胸中的學問是如此地驚人,甚至堪稱傲視天下。

可是,此刻,這個男子卻安靜的站在這裏,溫和的表情裏隱含著一絲笑意。

謙爾君子,溫潤如玉。

這樣的反差,真的令人措手不及。

就在徐妙錦愣怔的瞬間,姜星火忽然擡眸,似乎察覺到了什麽一般,朝她的方向看了過來。

徐妙錦的臉色唰的一下變得通紅。

姜星火看到了她。

她連忙重新躲回哥哥的身後,雙手死死揪住了裙擺側緣的絲絳。

這時候,姜星火向人群前的朱棣行禮道:“見過陛下!”

“國師免禮。”

朱棣急忙疾走兩步,伸手托住姜星火:“國師不負朕之厚望,今夜順利平息此事,著實辛苦,且隨朕一起回謹身殿宴飲吧。”

“國師與朕同輦。”朱棣囑咐道。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姜星火隨著朱棣登上寬敞的龍輦,往宮內而去。

而其他人則是步行跟隨在後,浩浩蕩蕩地往皇城裏面走去。

姜星火開口道:“今日之事,定是有人鼓動,不然不至於形成這般規模。”

朱棣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朕已經讓紀綱去查了。”

隨後,朱棣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殺意,語氣陰沉道:“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搗鬼,膽子倒是夠肥。”

聽聞此言,姜星火挑了挑眉,不置可否。

永樂帝這是動了殺心了,不過姜星火也正想要看看,背後搗鬼之人究竟是誰?

姜星火與朱棣坐在龍輦內,他們的四周圍滿了宦官,交談起來倒也方便。

“陛下,按今日之事來看,是時候盡快在國子監內建立一個科學廳了,軍校也得提上日程。”姜星火沉吟刹那,建議道。

“國師,你怎麽會想到要建立什麽科學廳?直接在國子監外另起爐灶不好嗎?”朱棣問道。

“陛下,您知道工業時代最缺少的是什麽嗎?”姜星火反問道。

“是什麽?”

“是科學人才!”

朱棣微微蹙眉:“哦?此話何解?”

姜星火懇切道:“在一開始,或許還可以依靠工匠和手工業者的靈光一閃,去發展科技,但工業科技到了一定階段,如果沒有成體系人才的話,就算再多的人和錢,也無法讓工業科技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