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厚積薄發(第4/5頁)

但是對公檢法做出最大貢獻的,除了司馬光,就是張斐,大家猛然想起來,要不給司馬光,就得給張斐。

公檢法的成功,他們不能視而不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拿著張斐一比,司馬光可真是太合適了,實至名歸啊!

幾乎所有人都支持司馬光,再無任何爭議。

雖然朝中現在有很多人是支持法制之法的,但是此獎評的公檢法這項制度,司法改革一直是司馬光在推動,將這個獎授予張斐,他們也覺得不妥。

司馬光只能是無奈接受。

現在壓力全來到了王安石這邊,但王安石一點也不慌,他已經習慣了,而且,他現在可以用政績去打那些人的臉。

因為此時又進入到了收稅季度。

這一年的稅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今年是第一次將稅幣視為常規政策,而且,也是頒布臨時法的第一年。

政策好與不好,說一千道一萬,必須是要反應在財政上面。

要是財政得不到增長,那就是失敗的。

垂拱殿。

“啟稟陛下,目前大多數百姓已經在填寫完稅單,三司在汴京律師事務所的配合下,抽查了三千余份稅單,初步估計,京畿地的今年的稅入,較之去年,至少能夠翻一倍。”

薛向很是激動地向趙頊匯報道。

“當真?”

趙頊喜道。

這與張斐的預測無異。

薛向點頭道:“臣敢保證。”

文彥博卻道:“三司使,動輒一倍的增長,你可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何不等稅收上來再來邀功,就這兩三個月,你都等不了了嗎?”

他不太相信。

王安石笑道:“文公,此一時彼一時,三司必須要提前統計好,如此才能夠更好的安排明年的錢幣政策。”

“王相公說得是。”

薛向很是自信道:“其實一倍也只是保守估計,如果算上朝廷所節省得損耗,就不止一倍,甚至可能達到兩倍。”

呂公著都納悶道:“三司使可有憑證?”

“有的。”

薛向直接拿出一份賬目來,“這是我們往年朝廷的支出損耗和今年的采購支出,以及汴京律師事務所對今年商稅的抽查統計。

如此一對比,可以發現,朝廷直接貨物發放給官員、士兵和直接發稅幣給官員,二者竟相差兩倍有余。

另外,新稅法是根據百姓收入來算的,今年百姓的收入得到顯著的增加,並且二等富戶的人數也得到增加。”

此話一出,眾人為之驚訝。

差這麽多嗎?

趙頊都不敢相信,趕緊讓薛向將賬目呈上。

看過之後,趙頊先是吩咐人將這賬目交給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他們。自己又向薛向問道:“發錢給官員去購買貨物和直接發貨給官員,為何會差這麽多。”

薛向很隱晦地回答道:“這主要是因為貨物太多,難以計數和管理。”

趙頊點點頭。

用公家的,那是傳統呀。

你要說這是貪汙吧,好像過了一點。

但是你用一點,我用一點,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薛向第一回看到這賬目,也都以為是計算錯誤,怎麽會差這麽多。

可今年賬目,是事業署先將貨物全部售出去,然後官員再拿著錢幣去買。

原本根據估算,是倉庫裏面貨物還不足以發放所有的薪俸,結果算下來,扣除薪俸,這糧食署還賺了不少錢。

這真是很離譜。

能不冗費嗎?

薛向又道:“還有就是將貨物運來運去,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今已經免除衙前役,押送貨物,都是需要付錢的。”

司馬光突然問道:“可是百姓的財富為何會增加這麽多?”

薛向道:“根據我們的調查,主要是因為百姓賺錢的積極性得到增加。近三十年來,我朝二等富戶的人數一直在減少,但今年卻增加不少。

就是因為現在百姓敢去掙更多的錢,雖然田裏的收獲並未增加,但是百姓還會去種植葡萄、青菜和養雞養鴨,甚至於去作坊幹活,所以百姓的財富普遍都在增長。

而其中財富增長最快的就是商人,朝廷改發貨幣,商人是最為受益的,光憑這一點,他們的財富增長就不止一倍。”

之前財富的增長,是在於人人都得交稅,光這一點增長,就維持了好幾年,可見之前逃稅漏稅多麽嚴重。

但今年都還未查稅,增長點完全在於制度的優化,節省損耗,以及百姓賺錢的積極性。

但是裏面有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百姓之前為什麽不敢去賺錢,為什麽富戶會年年在減少。

其實大家心裏都清楚。

趙頊跳過這個令人尷尬的話題,又問道:“三司使對於明年錢幣的發放有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