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八議制度(第6/7頁)

樊颙道:“再等下去,這便宜就占不到了,如今情況這麽嚴重,朝廷很快就會出手的。”

掌櫃急急問道:“老爺有得到內幕消息嗎?”

樊颙道:“這還用什麽內幕消息,河中府的鹽鈔這麽成功,朝廷就不會學嗎?快去!快去!”

“是。”

……

京城出現錢荒,可是極為罕見的,這裏的貨幣供應量一直都非常充足,而且這來的非常突然。

最先叫苦的就是商人,他們去年擴大生產,今年本來是要一搏的,結果開年就遇見錢荒,大家都沒有錢,這消費起來自然就非常緩慢,這今年還過不過得去。

其次就是地主糧商,糧價現在也快要撐不住,這要降價的話,太虧了,但要不降的話,賣不出就得繳納倉庫稅。

好在是在京城,天子腳下,他們的抱怨,馬上就驚動了上面。

垂拱殿。

今日趙頊就召來王安石、文彥博、薛向、司馬光,商議關於錢荒一事。

司馬光先將張斐的那幾個原因告知趙頊。

薛向聽後有些慌,難道這司馬光想到主意了?

王安石則是給了他一個淡定的眼神,別慌,這十有八九,是張三告訴他的,否則的話,他怎麽想得到。

趙頊問道:“那朝廷該如何應對?”

文彥博道:“可鑄新幣緩解危機。”

薛向立刻道:“且不說鑄幣可是需要很長一段時日,關鍵庫存裏面也沒有這麽多銅,必須得從外地運送過來。但是許多商人等不了這麽久,他們的貨物都擠壓在手裏,賣不出去,就無法給工匠發工錢,這回引發很多問題。”

司馬光道:“做買賣有賺有賠,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薛向道:“但是那些商人去年貢獻近一半的稅入,朝廷若是見死不救,今年的稅收可能還不如去年。

還有那些地主糧商,他們也是叫苦連天,如果沒有足夠貨幣,導致他們囤積不少糧食,再讓他們繳納倉庫稅,他們肯定不服”

司馬光暗自皺了下眉頭,沒有做聲。

趙頊便向薛向問道:“三司使有何建議?”

薛向道:“臣以為可繼續發稅幣,緩解錢荒的現象。”

文彥博立刻道:“蜀地交子一事,已經證明,發行紙幣的後果,而去年發行稅幣,乃是因為災情,應急所需,可不能作為長久之計。”

薛向立刻道:“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有公檢法在旁監督,而且稅幣的意思,就可以用來交稅,這其實屬於朝廷與百姓的契約關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河中府的鹽鈔之所以一直深得百姓信任,原因並非是因為那邊解鹽,而是因為鹽鈔能夠交稅。

而且根據河中府的情況來看,在這種情況下,發行一些稅幣,是能夠使得商業變得更加繁榮,增加更多商稅,同時減少那些地主利用炒賣錢幣,去盤剝百姓。

如今那些地主嘴上喊著委屈,但他們其實憑借錢幣價值的增長,已經將全年低價賣糧的損失全給賺了回去。

不僅僅如此,我們朝鑄幣是有史以來最多,但出現的錢荒次數也是有史以來最多,原因就在於,西夏、吐蕃、北朝全都用我朝的錢幣,鑄幣再多也不夠用啊。”

趙頊點點頭道:“三司使所言甚是有理。”

司馬光道:“陛下,雖有公檢法在,但是錢幣發行,乃是屬於行政權,公檢法是無法阻止超發的,上回河中府的鹽債危機已經說明這一點,如今大家都已經得知,當時河中府根本拿不出足夠的鹽來,多虧那一批私鹽。”

語帶暗示,我知道你們搞的鬼,但你們老是這麽搞也是不行的。

王安石笑道:“那場危機,並不在於鹽債,而是在於熙河拓邊,元學士他們是為了不損害民力,故而才決定發行鹽債的,但是河中府也已經做好了債務重組的準備,寧可背上巨債,也不損耗民力,如此官府,難道不應該被誇贊嗎?”

司馬光哼道:“那是因為有公檢法在旁邊盯著。”

王安石道:“也正是因為有公檢法,我們才建議發行稅幣。”

“???”

司馬光覺得這廝越來越不要臉面了。

薛向又向趙頊道:“陛下,如今財政大權中的度支、鹽鐵,皆歸戶部,三司只保留了倉部。臣認為可以讓三司集中精力去掌管錢幣的發行和計算。

根據河中府的情況來看,只要計算得當,即便是發行紙幣,也是可以控制住的。

而且朝廷也可以效仿河中府的解庫鋪,將所有的錢幣情況,全部都公布於眾,以此來贏得百姓,還有商人的信任。”

司馬光道:“這好像是河中府檢察院要求的,但不是為求贏得百姓信任,而是方便檢察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