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八議制度(第5/7頁)

司馬光問道:“我怎麽沒有聽說,邸報院那邊就只收錢幣。”

那書鋪掌櫃訕訕直笑。

先前那個仆人立刻指著那書鋪掌櫃道:“掌櫃,你騙人。”

那掌櫃隱隱瞪了眼那仆人,又向司馬光解釋道:“司馬相公勿怪,如今市面上都不見錢幣,都用絹布,我這已經收了很多布了,但我用不了這麽多,也用起來麻煩,正好這《臨時法》有很多人搶著要,我就想弄點錢幣,其它書鋪也是這麽幹的。”

司馬光問道:“為何會大家都不用錢幣。”

那掌櫃立刻回答道:“就是因為傻子太多了,去年將稅幣都拿去交稅了,結果大家手上都沒錢了,還是司馬相公有遠見,留了這麽多稅幣,如今物價都在降,稅幣可是值錢了。”

去年他自己也將稅幣給交了上去,因為大家對稅幣還是不信任,趕緊都拿去交稅。

司馬光不由得感到汗顏,他哪有什麽遠見,就是平時非常節省,沒什麽花錢的地方,故此家裏留著不少稅幣,又道:“可之前沒有稅幣的時候,也沒聽說缺錢幣。”

那掌櫃的道:“那小人就不知道了,反正現在是很難看到錢幣。”

既然這掌櫃不知道,那就找個知道的人來問問,到底這可不是小事啊!

司馬光首先想到的就是張斐。

於是他讓老仆人帶著書籍回家,然後自己就順道去了檢察院。

正好蘇軾、範純仁在檢察院進行考察,亦或者說是在學習,到底有張斐的檢察院,在架構設計上就是比較先進一些。

如齊州、青州的檢察院,都比較隨意一點,全看長官的吩咐,而京城檢察院,是有非常詳細的劃分,張斐經常休假,也影響不大,遇到什麽事,就由專業的人去幹。

“你們都在。”

司馬光道。

範純仁、蘇軾起身拱手一禮。

張斐功名拱手一禮,又是笑問道:“司馬學士不會也是為了《臨時法》的價錢來的吧?”

“價錢當然是很貴。”司馬光哼道:“可誰讓事業署是控制在王介甫手裏的。”

說到這裏,他稍稍一頓,“不過我倒不是為此事而來,我方才買書的時候,聽那掌櫃說,目前這市集上都看不到錢幣,這百姓都說,是因為大家之前將稅幣都交上去的原因,可是稅幣只是用來賑災的,如今這災情過去了,大家稅幣交上去,理應是什麽都不變,怎麽會突然出現錢荒?”

範純仁皺眉道:“其實我們青州和齊州等地,也相繼出現錢幣缺乏的現象,這應該是因為公檢法促進商業變得更加繁榮,交易增多,從而導致錢幣匱乏。”

司馬光點點頭道:“這我也知道,這公檢法最早可就是出現在京城,但還不至於出現錢荒的現象。”

蘇軾點點頭道:“那倒是的,而且這京畿地是很少出現錢荒的。”

三人又都看向張斐。

張斐道:“根據汴京律師事務所的觀察,引發錢荒主要是三個原因。”

司馬光忙問道:“哪三個原因?”

張斐道:“首先,人多了。災情是過去了,但很多人沒有回歸田園,還是繼續留在作坊做事,那他們都需要上市集購買生活所需,使用錢幣的人就變多了。

而這就引發了第二個原因,他們留在成立,需要依靠生產來維持生計,也就是說生產的貨物增多了,這就更顯得貨幣少。

最後,就是去年由於倉庫稅,導致地主大放糧食,引發很多人搶購糧食,但當時他們用的不全是稅幣,還有很多錢幣,導致大量的錢幣流入地主手裏。但地主用錢的地方不多。

這三個原因剛好又湊在一起,於是就引發錢荒,錢幣愈發值錢,用錢的人就更少了。”

三人聽得是頻頻點頭,也都皺眉思索起來。

思來想去,司馬光也沒有想到解決之法,於是又向張斐問道:“那你認為該如何應對?”

這個就真的完全超出他的知識範圍,因為地主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於商業規模的增長,這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史書上也沒有相關記載。

張斐道:“只有發行錢幣,這沒有別的辦法,就看是鑄幣,還是紙幣。”

總不能說,咱們將商業規模縮小吧。

司馬光、範純仁、蘇軾是面面相覷。

鑄幣?

即便能鑄,也是來不及了呀!

這錢荒現象要就不出現,出現就是風暴,原因就是在於劣幣驅逐良幣,錢幣價格越漲,大家就更加不會用錢幣。

當然,投機倒把者例外。

白礬樓。

“這是我們春季所需的貨物,你把之前存著的稅幣都用了。”

樊颙向掌櫃吩咐道。

那掌櫃卻道:“老爺,目前這錢幣是越來越少,貨物都囤積著賣不出去,雖然稅幣價值不如銅幣,但這稅幣還能用兩年,要不咱們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