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開年第一課(第4/5頁)

葉祖恰自信地回答道:“因為法家之法就是要用法令去約束人們一言一行,而儒家之法,則是講究教化,讓人們自我約束。如果將儒家思想變成法令,去約束人們的一言一行,那就不是儒家之法,而是法家之法。”

不少人是恍然大悟,也有一些人低頭沉思。

方才回答的老者,張了張嘴,又瞧身邊的友人是紛紛點頭,旋即又合上了。

“對。”

張斐欣慰地點點頭,然後木板上寫上“法家之法”,道:“法家之法就是用法令規定所有人的一言一行,所以無論裏面的內容是什麽,只要以這種形式出現的,那就是法家之法,那麽基於儒家思想的法律,又是什麽?”

“德主法輔。”上官均回答。

“不錯,就是德主法輔。”張斐又在木板上寫上這幾個字。

旁邊的人都看傻了,包括那些學生在內,他們這是約好的,在這裏唱雙簧吧。

我們問題都沒有聽明白,你們就回答出來了。

我們是白癡嗎?

呂公孺也漸漸明白,為什麽元絳缺一堂課,就成一知半解,方才他們聽到張斐講述法制之法的理念,他們自以為馬上理解,結果一問,他們就完全摸不著頭緒。

這幾個問題,就直接將法家之法、儒家之法給描繪出來。

關鍵這一琢磨,還真是這麽回事啊!

範鎮小聲道:“最初蔡卞他們幾個上課,也是如現在這幾個學生一樣,完全沒有頭緒。”

呂公孺道:“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商量好的?”

“不是。”

範鎮搖頭苦笑道:“這是訓練出來的。”

呂公孺稍稍點了下頭。

在寫完之後,張斐突然在木板的最底下畫了幾條波浪,然後側過身來,“如果說儒家思想就如同黃河一樣,滋潤著出我華夏文明,天下誰能將整條黃河拿來用?”

大家齊齊搖頭。

“當然不能。”

張斐笑著點點頭,道:“這就是法家之法失敗的原因之一,法家之法妄圖用律法來規範一切行為,但是這怎麽可能,每個人的思想、信仰、學問都是不一樣,每個人心中是非善惡也會存在差別的,比如說說謊,大家都知道說謊是不對的,但很多人認為一些謊言無傷大雅,更多是需要道德來約束,而不是刑罰。法家之法就妄圖揮舞整條黃河,為己所用,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儒家改變了這一點,因此也笑到了最後。”

這番解釋,到時引得不少士大夫頻頻點頭,這個解讀倒是挺新穎的。

關鍵還是張斐在誇儒家之法。

張斐又道:“那我們平時一般是怎麽利用黃河得,挖渠灌溉,挑水洗衣,我們只是用其中的一點點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揮舞起整個黃河,對不對?”

眾人直點頭。

“那麽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解釋我們的《宋刑統》。”

張斐又在木板上畫了一個瓶子,“我們從儒家思想中,取一點,裝入這瓶中,就形成我們的《宋刑統》,能否理解?”

大家齊齊點頭。

張斐道:“那麽你們認為,在執法過程中,是這個瓶子重要,還是裏面的水重要?”

“啊?”

大家又傻眼了!

這個思維跳躍,可真是令人摸不著頭腦,沒有脈絡的,這瓶子是怎麽回事?

張斐見大家都不回答,於是問道:“這個問題很難嗎?”

“水!”

“當然是水!”

一些如夢初醒的學生趕緊開口,表現表現。

張斐偏頭看過去,“李四。”

“來了!”

只見李四端著一個托盤上來,托盤上面放著兩個瓶子,其中一個瓶子與木板上畫得差不多,而另一個則是比較圓的。

張斐先是拿起托盤上那個與木板上圖案像似的瓶子,“假設這個瓶子,就是木板上的瓶子,裏面盛著的水是儒家思想,代表著宋刑統。”

說著,他將水倒入那個比較圓的瓶子裏面,然後又問道:“宋刑統有沒有發生變化?”

不少人搖頭,但也有不少人點頭。

張斐問道:“搖頭的能說說根據嗎?”

一人立刻道:“水還是那麽多,也是方才那瓶裏的水,所以沒有變化。”

張斐又問道:“點頭的能說說自己的根據嗎?”

“水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不錯。”

張斐道:“雖然水的多少,沒有變化,但是水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因為水無常形,所以你們認為法也可以無常形嗎?”

“呃……”

“嗯?”

“不能。”

一眾學生是滿臉困惑地搖著頭。

其實他們不太懂,只是他們的常識認為法好像不可以無常形。

張斐問道:“為什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