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獎學金制度

將自己的盛世基於百家之上?

這個想法是新穎嗎?

不。

這個想法總結起來,就一個詞,自尋死路。

當初漢武帝費勁心思,獨尊儒術,正面意義來上,是鞏固了秦的大統一戰略,這也是無數人鮮血換來的。

而到了宋朝,儒家更是根深蒂固,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個嬰兒自呱呱落地起,就流淌著儒家的血液。

只要這個帝王腦袋沒有摔壞,都不會這麽幹。

這個大膽的想法,令趙頊都不敢肯定張斐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他問道:“集百家之長?你的意思是,讓朕罷黜儒術,迎回百家。”

張斐忙道:“我絕非此意,也不能這麽做,儒家的仁義忠孝,是句句在理,言簡意賅,為何要改。”

趙頊好奇道:“那你是何意?”

張斐道:“當年百家爭鳴,在我看來,爭得是道,往小了說,那是治理之道,而往大了說,就是治天下之道,若又迎回百家,中原大地,必然又會變得四分五裂,無論最終成功與否,其代價都是難以想象的,陛下萬不可動此心思。”

趙頊稍稍點頭,神色也緩和了不少。

正如張斐自己所言,罷黜儒家的代價,可能就是國破家亡,可能就是四分五裂,要知道宋朝就是建立在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那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時代,別說百姓,就連老趙家也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那你所言的百家之長是指?”趙頊又問道。

“術。”

張斐道:“更為直白的來說,就是解決問題的手段,比如說王大學士變法,他就沒有遵循儒家,而是使用術,財政出現困難,仁義是解決不了的,就只能用理財的手段。

出現謀財害命,貪汙腐敗,這是仁義解決不了的,故此需要法律。

人生病了,仁義是解決不了的,就只能依靠醫學。

我們大宋強敵環伺,又缺戰馬,仁義是解決不了的,故此要研發武器來對抗敵人的騎兵。

雖然這些都非仁義可以解決的,但若缺乏仁義,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財政出現困難,直接去搶百姓的。人生病了,死了就死了,又與我何幹。強敵環伺,就任由他們對邊境百姓奸淫擄掠,只要不打到汴京就行。

簡單來說,這術有專攻,仁義本無錯,但錯就錯在道術不分,將仁義當做萬能之藥,能治百病。”

趙頊聽得是頻頻點頭,道:“你這想法與王學士是不謀而合啊!”

張斐笑著點點頭。

對此他並不否認,王安石在很多方面,確實是有超越這個時代的理念。

趙頊又是微微笑道:“不過你比王學士更善言辭啊!”

顯然,張斐這番話,是要更打動趙頊,也更堅定趙頊進行教育改革想法。

將術、道結合,且同時將術發揚光大,以此來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這確實是以前帝王從未走過的道路。

而張斐是明確地給了趙頊宏觀的戰略調整。

這個戰略顯然比王安石變法,要更高一個層次。

趙頊又補充一句,“而且你比王學士要更懂得運用術。”

方才張斐已經將他的計劃告知趙頊,如果是讓王安石來推動教育改革,他肯定就是直接來,這樣的話,引發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張斐借慈善基金來滲入,並且還左右逢源,將司馬光和王安石都給套路進去,這就不會引發太多阻力,這也是術啊!

張斐被誇得有些不太好意思,謙虛地笑道:“陛下過獎了。其實若無王大學士在前面為我遮風避雨,我其實也難以有所作為。”

什麽遮風避雨,分明就是在前面為你吸引火力。

要不是王安石,估計張斐早就被他們碾碎了。

趙頊想到這一切,心裏多多少少還有些不落忍。

這事幹得有些不厚道。

但是身為帝王,當然還是要以皇權為先。

藏著張斐這一手,不但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支持王安石,同時能夠利用兩派之爭,比較輕松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與趙頊交談之後,張斐又在回家的路上,被馬天豪給截住。

此時的張斐更像似戰國時期蘇秦、張儀的縱橫家。

自己孑然一身,要去遊說多方,來到達到自己目的。

張斐是明確告訴馬天豪,他已經攬下一切,相國寺無憂矣。

馬天豪長松一口氣,剩下的你想怎麽幹都行。

事實也是如此。

司馬光與張斐交談過後,立刻將張斐的想法告知大家。

“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趙抃捋須道:“雖說張三只是想捐助訟學,但是一旦開此先例,將來會不會有人利用金錢,來擅自操縱教育,其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