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科技興農(第6/7頁)

現在,農人們果然被唬住:“原來讀書還真頂用啊?”

以前他們常說「不好好讀書,就回家種地」,現在他們發現——“要是不好好讀書,地都種不好!”

田間測量的數據發到總部,在紫農公司工作的人計算土地應該使用的肥量,在農科院的人們則在研究,是不是可以使用其他肥料達成同樣的效果,從而避免化肥對土地的影響。

安夏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宣傳的機會。

盡管壽光這回還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但是,她已經把話給吹出去了。

紫農公司的銷售們奔向各個產糧、種菜的大區,向他們推薦紫農公司的田間測量服務,順便再小小的吹一下壓根還沒有影的替代肥料。

本著賣什麽不是賣的精神,有一位銷售在城市裏等待班車下鄉的那半天時間都沒閑著,向城裏的一個花卉種子市場推薦起了紫農公司的水培業務。

正跟人吹得天花亂墜之時,有一個站在旁邊聽了半天的人忽然開口:“你說的那個,能種蔬菜嗎?”

“怎麽不能!你要種什麽?”

雖然,水培法是養花的,不過養蔬菜,應該是同理吧……他猜測。

“青菜、生菜、白菜、黃瓜……就是長得快的。”

“哦,我幫你問問啊。”

銷售這邊牛吹出去了,他打了一個電話給技術員,技術員很困惑:“這個人要在哪裏種啊?他說的這些菜都是最簡單的,菜場這些菜也不貴,他要是用水培的話……營養液的錢比在菜場買一斤貴哦……”

銷售員覺得技術員是閑吃蘿蔔淡操心,你管人家在哪裏種呢?給錢不就好了嘛。

但是紫農公司是以技術為本,技術員的話語權最大,銷售員只得繼續追問。

那人回答:“南極。”

銷售員:“……”

他還以為此人在開玩笑:“哈哈哈,你種給企鵝吃嗎?”

“不是,二月我要去那邊的科考站當隨隊醫生,聽說那邊沒有菜,我想試試能不能種出來。”

銷售員都傻了,想了想:“可是,南極的環境很差吧。”

花卉種子公司的人笑了:“豈止很差,簡直很差。”

那裏的氣候根本就長不出什麽植物,冷、大風。

“我想,應該可以的。”醫生說,“1991年美國做了一個人工生物圈的實驗,裏面完全是封閉環境,跟南極差不多,我想,那裏面能長植物,南極也能長出來。”

“說得沒錯,不過美國的科技水平,我們也不知道到哪一步了啊。種東西不止需要水肥,還有陽光和空氣吧?我家的花也是要放在太陽底下曬曬的。”

醫生有些失落:“你的意思是,長不出來嗎?”

銷售員想了想:“普通日光燈,應該不行?植物沒有陽光,怎麽進行光合作用?它會死的。”

醫生覺得很有道理,遺憾地要走。

出於「有棗沒棗打三杆」的職業本能,銷售員還是留下了醫生的聯系方式,說再幫他確認一下,有消息就聯系他。

銷售員把需求發回紫農公司。

技術員們琢磨了半天,覺得這事不好弄,現在的蔬菜大棚也不是完全不透光的,補光用的是最簡單的白熾燈。

南極肯定是純室內環境,一丁點陽光都見不著,普通的白熾燈想要達成百分百仿真陽光,那得多燙啊,過高的溫度對植物生長也十分不利。

而且……這就是一個醫生,他最多種十幾平方米。要是像壽光那種幾十萬畝嘛,還值得花心思,努力一把。

這投入產出的性價比太差了。

新來的人對安夏缺乏認知,王小山對安總的好奇心是有一定了解的。

他雖然也覺得這事沒什麽經濟利益,但是,光憑使用地點是「南極科考站」,他認為還是應該請示一下安夏。

果然,安夏得知此事後,對他們說:“在完全不見光的室內種菜需要什麽,你們趕緊拿出個方案,試種一下……不,試種來不及了,用電腦模擬種植結果吧。”

“要是種小青菜的話,也就21天,應該可以。”

安夏說:“不行,萬一失敗了,我們來不及調整。”

聽安夏的口氣,她一定要在這個醫生出發之前,把全套種菜裝備給他準備好。

到目前為止,那麽多發達國家在南極開立科考站,可是沒有一個國家在南極成功種出過菜,她為什麽這麽有自信?

“其他國家,好像沒有成功過。”王小山決定先給安總提個醒,免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安夏說:“那是因為他們壓根就不試,他們都是肉食動物,隨便給一瓶維生素片保持不死就行了。”

為了達成安夏的要求,王小山還專門去查了美國的「人造生物圈」計劃,發現他們的植物也不是完全在室內,是有陽光的。

南極種菜的夢想,比人造生物圈,還要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