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5/7頁)

陸雪想了想:“有啊,央視的經濟新聞裏不是總有那麽幾個被請過去嗎?”

安夏眼睛發亮:“你認識他們嗎?我想請他們來做政策分析。”

“我不認識。”

安夏低頭:“哦……”

“但是我同事認識。”

安夏擡頭:“誒嘿?!”

安夏雙眼閃閃發光:“能請到嗎?我們可以給錢的!不白p……分析。”

“我先問問啊。”

“你打算怎麽問?”

安夏有點擔心陸雪這個傻傻的樣子,會不會直接跑去問人家有沒有空,那肯定不行,像這些專家的身份,絕對不會跟一個商業公司談。

“就說現在紫金平台上有很多私營企業在進口的時候,拿不準法律和法規,不是浪費錢,就是進口之後要罰款。

對於這群沒有專門研究政策部門的中小公司,國家還是要關心關心的。”

“這樣他們會願意嗎?”

“應該會吧……「中國貨」上次被中小企業主豎牌子包圍的時候,你們公司的大名,已經整個部委都知道了。

覺得你們是一個不錯的試點,再加上要振興國內經濟,中小企業主是國內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陸雪說到做到,真給安夏約上了。

兩人一起飛到首都,在部委的引薦下,安夏與專家們見面。

安夏向他們說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專家們表示可以,都是為了振興民族經濟。

可以在紫金的平台上為廣大企業主們提供政策解讀。

他們還不收錢!

一分錢都不收。

安夏本來還想著:他們收多少錢,公司可以轉手翻個百分之多少的價。

現在人家都不收錢,安夏這邊也不好收錢。

她最多收一個平台管理費。

那也收不了太多。

不行,得讓專家多少收點。

安夏笑道:“那多不好意思啊,做政策分析和研報也要花時間和精力的,您幾位都是大忙人,占了你們的時間,還不給報酬,世上哪有這樣的事。”

專家認真地說:“因為是你們公司要做,才不收費的。”

“啊?”安夏一頭問號,仔細回顧了一下,自己好像沒幹出什麽濟世救人的事啊。

專家對安夏說:“你們公司幫助許多原本沒有機會做進出口生意的公司搭建起了國際通道,十分可貴。聽說,你們剛把一個快要倒閉的工廠給救活了?”

安夏跟他客氣:“哪裏哪裏,是他們的質量過硬,只是缺乏了一點信息渠道,我們也沒做什麽。”

專家一臉的欣慰:“我老家就在那個城市,就住在那個工廠旁邊,那裏曾經很繁榮的啊。眼看著他起,眼看著他落,真的,心裏很不滋味。現在拜金主義橫行,你做為一個商人,還能有這樣的精神,真是不容易啊!”

原來是專家感念於安夏為那個廠子牽線越南,所以才免費的。

安夏只能笑著說些客氣話。

對這樣的進展,安夏也只能說是命運的安排。

越南完全是個意外,她以為賣個五千塊的情報已經到頂了,是姜華自己想出風頭,積極跑過去牽線。

專家還在不遺余力地誇獎安夏對貿易做的貢獻,安夏感覺在他嘴裏的這個人都不是自己,而是雷鋒同志。

安夏在一聲聲的誇獎中,想起了姜華這貨,有野心,有能力,就是有點奇怪,他回來之後,整天找攝像頭項目組打聽他們第三代攝像頭的事情,不知道是想幹嘛。

本以為是最難搞定的國內專家,卻成了最容易的。

國外的還要先聊關系再聊錢,價格合適了,再涉及到付款等等一系列的事務。

人力資源的問題解決了,下面就是怎麽把這些賣出去。

根據安夏對進出口貿易的認知,做生意的人肯定特別需要這個。

同一件事,在這個國家是合法的,在那個國家是非法的。

甚至在同一個國家,會出現在這個州是合法的,但在那個州是非法的事情。

但是現在硬推這個,沒有什麽流量,國內的事情,大家都覺得自己挺懂的。

國外的事情,大家又覺得自己請的當地律師挺懂的。

不需要花錢買紫金資訊。

安夏看到信息技術部對企業主的調研結果,眉毛微動。

不需要?

需求都是挖掘出來的。

想賣東西,怎麽樣才能緊緊抓住消費者的心?

讓他們焦慮起來。

在紫金論壇的首頁版頭,出現了三個問題。

問題一: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在船籍為巴拿馬的船上打了起來,此時船已經到了公海,美國人把英國人打死了。

請問,應該按哪個國家的法律判刑?

a、英國 b、美國 c、巴拿馬……

問題二: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在南極的陸地上打了起來,已知,南極不屬於任何國家,美國人把英國人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