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高速管束列車(第2/3頁)

因為那些管束通道已經很厚,材料超貴,根本沒有推廣的價值。陳瀟早早設定了管束通道的重量,厚度,乃至半徑,所有的研究都要在設定的框架內進行,要是研發出來不能用,沒時間沒成本後面慢慢改的。

管束通道的搭建方法在同步進行,工程大牛們根據矽藻的特性,篩選了規定規格的外殼,以蜂窩狀排布在預先搭建的圓柱型罩子上面,這一搭建不要緊,問題立馬出現了。

這些外殼都是死物,直接貼會因為水分丟失而失去粘性,整塊整塊的掉落下來。如果用膠水來縫合,成本先撇一邊不說,以後施工怎麽弄?一塊一塊的拼接上去嗎?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便矽藻能產出超強外殼,那麽管束通道也建立不起來。

工程組的大牛立馬開會。

“要不,用水泥打底,把矽藻外殼給摻雜進去?”

“密封性沒法保障,沒有覆蓋的縫隙會成為大氣壓強的突破口。”

“不就是一個大氣壓強嘛,有什麽好怕的,十六匹馬就能拉開的力量。”

“你知道個丁丁!列車高速運轉過程中產生的巨大能量成本算過沒?按照你的邏輯,現在搞出玻璃的就行了。”

“不行!還得問問車輛設計那邊的想法,看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啟動停止方式,不然的話,我們對於強度根本沒有概念!”

列車項目組那邊也在探討列車的啟動和減速的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其中的力場對於整個管束通道的壓力。

他們經過反復的討論,設計出了“彈弓法”。簡單說就是啟動的磁場就設定在導軌上,只覆蓋列車底部,然後再如同彈弓一樣,將列車從靜止狀態加速到極快的速度。列車就是個那個彈丸,磁場就是那個彈弓皮筋。

此後,磁場就會消失,列車在真空環境內懸浮著,無阻力的前行,需要加速就在某個地方施加磁場力。

當列車準備要停止下來,前方的磁場提前打開,力道由小變大,猶如一個彈性的彈弓把快速襲來的東西接住一般。等到了列車停止,磁場消失,彈弓自然也就不會反彈。

這個想法靠譜,就是對距離有點要求,但是比起另一個方法來說,已經好了不少。

有個人提出過一種辦法,那就是靠著空氣阻力減速。具體的方式就是,在站點前後的若幹距離設置閘門,當做減速區的入口。列車通過這裏的時候,空氣緩緩進入,車速自然就降低了。等到人們上車下車後,這段距離抽幹空氣變成真空再發車。

這個提議讓大家腦子都炸了,即便後來做了改進,說是上下車的時候更多的閘門落下進行切分,以最快的速度抽幹前方與該段的空氣再發車。但是這麽多閘門開啟,關閉,對管束通道的密封性是個巨大的挑戰。

更不妙的是,攔下這樣高速運行的巨獸,管束通道承受的壓力太大。

還不如只用磁場,管束通道就只用思考密封和大氣壓強的問題就行。

工程組的人跟列車項目的人交流信息後,心裏松了一口氣,踏馬的,真是不拿施工的當人看了是吧!空氣摩擦停車法?這樣通道誰能搞出來?也就是材料組的沒來,不然就得動手打人了。這麽快速行駛的列車跟空氣摩擦,就像火箭飛上太空一樣,車身得啥材料啊?本來只用思考車底的事情,那就得思考整台車的問題了。

工程組的成員比較“滿意”的回去繼續動腦如何搭建管束通道,最終他們選擇了通過磨碎矽藻外殼再重組噴塗的方式來建造。

把大量的矽藻外殼甚至是矽藻丟進縫隙極小的滾輪式碾碎機進行分裂,期間還要用上超聲波進行震蕩,使得矽藻外殼破碎得更加細小。

然後噴灑在預先搭建的模子上,噴塗數層,這時候,矽藻還是一種存活的狀態,自發的進行分裂,然後鏈接起了這些碎片,保障緊密貼合,沒有空余。

模型做了幾個,強度非常高,工程組的成員開心到飛起,總算能交差了。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更好的消息傳來,生物材料組那邊的成員培育出了新型的矽藻,這些矽藻的外殼不僅有二氧化矽,還有纖維狀的管束,這些管束將二氧化矽外殼給聚合在一起,即便是分裂了,也會慢慢恢復原裝。

這樣一來,整個管束通道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整體!無數的二氧化矽晶體被無數的纖維狀管束鏈接在一起。

這個成果來之不易,差一點就被丟棄,好在大家對每一份標本都有事後檢查三輪的習慣,這才發現了某個培養皿內地矽藻已經形成了一體。

這個習慣也不是誰都能玩得起的,一般的實驗室壓根就沒這麽大的地方放置被初步淘汰的矽藻培養皿,也沒有這麽多的人員耐心的做復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