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內卷的黃觀(第2/3頁)

朱元璋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推薦黃觀,是覺得大多數的臣子,雖然才學很高,但年歲是個限制,在很多方面已經跟不上太孫的思路。

選擇黃觀是因為年輕,三十五歲的黃觀在高品級的大臣裏,算得上新生代了。

現在卻是給了不少驚喜。

單單從章程詳細上就可以看到,此番前往白令海峽的,或者說極北之巔的可行性非常高。

各方面的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完善。

即便是朱元璋年輕時候排兵布陣,運籌帷幄,也就是這麽個程度了。

“爺爺有先見之明,如今璞玉已然雕琢成器,可堪大用。”

雖說曾經吐槽過老爺子的方式,但朱英還是得承認,現在的黃觀非常好用。

因為在禮部接受熏陶,朱英有觀察過黃觀的品行,對於大明的忠誠度非常高。

錦衣衛那邊也詳細調查過了,黃觀這些年來,也沒有貪汙的行為。

對於大孫拍馬屁,朱元璋表示很受用。

同時說道:“既然章程如此詳細,那就安排行事吧,咱覺得黃詹士說得對,事有輕重緩急,遠征軍之事宜早不宜遲,關於選拔之事,就不必過多等候了,完全可以先行選出五萬人出發。”

“這上面的備案也很是不錯,有幾分道理,遠征軍完全可以在明年再次出發一批,將士們熱情如此高漲,區區五萬人,對於咱們大明來說完全不算多大負擔。”

“可這流淚樹,事關重大,如若真能把這蒸汽鐵甲船制作出來,這天下咱大明水師何處不能去。”

“莫說是第二批,便是第三批,第四批又如何,如若是人數差了些,那就從北境招聘人手,他們常年生活在寒冬之季,自然有其生存之道。”

格局打開。

在朱英看來,這遠征軍死亡率太高。

可在朱元璋看來,如果能造出蒸汽鐵甲船,哪怕是二三十萬人的損失,那也是值得的。

朱英還有些道德感,但是像朱元璋這種半輩子都在殺戮中度過的,怎會有道德約束。

換個角度說,他才是道德本身。

“有道理。”

朱英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格局還是小了。

慈不掌兵。

雖然自己暗自提醒過自己很多次,但在思路自然會有所限制。

……

為了盡快選出合適的遠征軍人選。

朱英提供了一條比較簡單的篩選條件。

負重跑。

體力,耐力,才是遠征軍的個中關鍵。

在大多數時候,他們都需要攜帶基礎物資步行。

這兩個條件不過關的話,自然就不可能加入到遠征軍中來。

隨著朱英的令旨下達各個衛所,負重跑的篩選立即開始。

負重,按照五十斤的標準。

這也不是朱英獨創,早在戰國時期魏國中,正規軍也稱為魏武卒,是著名將領吳起操辦起來的,最多也就五萬人。

但是他們的體能訓練非常誇張。

有史書記載,他們每個人都是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

也就是說每人每天都背著七八十斤的裝備,半天就要跑八十多裏地。

冷兵器的時代,就是強勢挖掘人本身潛能,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裏練。

朱英定下的五十斤,還真就不叫多。

因為涉及到新兵的情況比較多,這才只定下五十斤負重。

為了更好的展現太孫風範,以及對遠征軍的重視。

所以在京師附近衛所的選拔賽中,朱英將會親自觀看。

也不能一直看。

畢竟這個耐力比賽,全程長度有百裏之遠,比之後世的馬拉松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還負重五十斤。

跟魏國魏武卒沒法比,畢竟他們的訓練方式不僅是負重七八十斤,還要半天跑完。

這邊估計至少需要大半天。

參加的將士們身上,還攜帶額外的幹糧,水。

這些可不算在五十斤內。

每一場比賽都是數個衛所聯合舉辦,人數在一萬左右。

目前輻射地區暫且只能在南直隸,會選拔出兩萬人。

剩余的三萬人,將會在北平進行選拔。

北平的選拔完成後,基本上船隊也準備得差不多了,便就可以從海津港出發,繞高麗島北上。

此刻。

大明軍事學院。

“天路,這次你可是風光了,沒想到被選上之後,竟可提拔為百戶,這是太孫殿下的特別恩賜啊。”

“可惜,這次結業之後,至少有十年不能相見,不過你這家夥必須要請客,讓大夥好好吃一頓,該死的,安家費兩千貫啊,你這小子發財了。”

“兩千貫算個逑,這可是百戶啊,如果天路這小子能夠活著回來,那可就是千戶大人,說不定還會被恩賜個千戶所,千戶所啊,這是咱們十年能辦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