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內卷的黃觀

二月二,龍擡頭。

不得不承認黃觀的能力全方面幾乎很是出色。

僅僅只是三天的時間裏,朱英就已經收到了一份完整的章程。

關於遠征軍的詳細規劃,乃至於軍隊的最優戰兵輔兵配比,攜帶的糧食數量,包括水師的艦隊船只種類配比等等,全部都詳細的注明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以往這些事務的辦理,一般是由朱英總負責,然後兵部,戶部提供章程明細,最後由朱元璋過目,查漏補缺,提出參考意見,最後朱英敲定。

首先在時間上,至少是七日往上,到最後敲定的需要將近半月。

現在黃觀有了詹士府的權力,相當於太孫門下行走,即便是六部尚書那也得重視。

所以黃觀找兵部尚書茹瑺,戶部尚書趙勉的時候,兩人只能放下手中工作全力配合。

黃觀也是個狠人,他非常清楚流淚樹在太孫殿下的心中是多麽重視,因此遠征軍極為緊要。

在此前,按照朱英的計劃,是明年的冬季,也就是白令海峽的結冰期,遠征軍步行渡過。

但有了黃觀提供的船隊運輸,這意味著今年年底的時候,遠征軍極有可能趕上白令海峽的結冰期。

早一天得到流淚樹,那麽就能早一天完成大明的蒸汽鐵甲船。

所以一切的流程要盡可能的縮短並且加快。

於是黃觀幹脆就以太孫的名義,強行拉著茹瑺,趙勉加班,趕工完成章程詳細。

連帶著兩個部門許多官員也跟著一起加班。

事關太孫重視,茹瑺和趙勉自然也不敢耽擱,只能是通知部門人員全員加班。

六部的衙門基本都緊挨著皇宮,而加班的情況下,宮內的光祿寺是可以提供官員飯食的。

好家夥,黃觀的內卷行為,直接連帶數個部門一起加班。

這在目前的大明,可是非常少見的情況。

即便是朱元璋先前每日處理大量的政務,除開一些緊要事務召見官員外,也很少會出現大量部門同時加班的情況下。

一般這樣的情況只會出現在戰時。

可憐茹瑺和趙勉,都已經是邁過知天命的門檻,五十來歲的人這麽熬夜,著實是有些受不了。

三十五歲的黃觀精力旺盛,直接主導整個會議。

其實在加班第二天就已經完成了章程詳細,但為了查漏補缺,即便有著過目不忘本事的黃觀,還是重新審核了三遍,修改了一些細微地方,這才上呈太孫審閱。

朱英拿到章程詳細後,便就請老爺子一同審閱。

“這黃觀本事不小啊,沒想到咱還是低估了他。”

黃觀是朱元璋欽點的狀元,當然知曉其六首狀元的名頭是多麽響亮。

而在當時,二十七歲的黃觀年輕氣盛,神童天才之名一路伴隨。

朱元璋深知像是這樣的人才,如果不加以好生雕琢,極有可能會廢掉,心思也無法沉浸下來,學習更多的知識。

因此就放在了禮部。

一來以皇帝的視角就是馴化了。

持才傲物之人,最是不喜受規矩約束,而禮部作為禮儀之地,自然是規矩最為嚴格的地方。

加上禮部同時負重外交事宜,跟萬國使臣打交道,也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不得不說,朱元璋在馭人的手段上,已然是登峰造極。

當初連中六元的黃觀,確實有年少輕狂的感覺。

自認為天下才學一石,自己獨占八鬥,余二鬥天下人共分。

而到了禮部後,性子慢慢被磨平了,心思也沉澱下來,在學習禮部的你規矩,禮儀的同時,還在學習萬國文化,兼容並蓄,韜光養晦。

朱元璋也沒有虧待他,部門雖然沒有調任,但在品級上可是按照功勞升官。

實際上還是有寵親的,否則像是黃觀這樣沒有後台背景的普通人,怎麽可能一路扶搖直上,只用了五年不到的時間,就擔任正三品的大員。

“咱曾經把他放在戶部歷任了一年,也沒覺得有多麽的出色,沒想到入了大孫門下,表現得如此優異。”

朱元璋看著手中三天時間弄出來的章程,頗有些贊嘆的說道。

其實也不怪黃觀在戶部表現平淡。

黃觀在戶部的時候是洪武二十八年,那個時候的戶部幾乎已經被朱英給架空了,成了朱英的一言堂。

除了賦稅部分,其他方面有關錢財調度,基本都是朱英在搞。

戶部尚書趙勉哪裏敢跟朱英對著幹,而作為下一級的戶部右侍郎黃觀,當然只有聽從命令的部分。

那個時期的朱英,交給戶部的主要都是些簡單活計,多數是讓更為信任的張伯在負責。

黃觀所負責的部分完成得很好,但這就像一張簡單的答卷,卷面只有十分,差一點的也有九分,十分極為普遍,是以黃觀根本沒有展現能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