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李景隆的憂愁

這次下西洋的船隊,比之曾經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翻了兩番不止。

這是如今大明的國情不同。

現在的大明在經濟上,根本不是永樂時期可以比擬的,尤其是在海船方面。

永樂時期雖然也造了不少海船,還是沒有經過像是朱英數年以來這般的扶持,不管是官府還是民間,都已經是出現了巨大的盈利。

而這些盈利促使更多的投入到造船行業之中。

當某個行業在市場開始進行瘋狂內卷的時候,那麽這個行業必然是欣欣向榮。

官府和民間的造船廠,每天都琢磨著更高技術水平的改造,好讓海船能夠更加的堅固,也更加的耐用。

畢竟海面上遇到暴風雨是一件很是尋常的事情,若是哪家造出來的船在經歷暴風雨後都不會出現大的折損,那麽這家造船廠必然會接受到更多的訂單。

造船匠人的身份地位也是在迅速的拔升,像是如今的老師傅月工錢,已經是開到了二十貫寶鈔,這在曾經是史無前例的,甚至於那些匠人都沒有想到會有今日這般的身價。

也正是由於暴漲的工錢,讓更多人湧入其中充當學徒,量變引發質變,總歸會是有那麽一些天才的出現,改革造船的技術。

是以在這次李景隆帶領的船隊下,雖說沒有先前誇張的五百寶船,但實際上也是有兩百寶船。

而鄭和則只有六十三艘寶船。

這其中所承載的人數,規模,兵力完全不同。

李景隆這邊官府共計有五百二十艘船,而鄭和下西洋,每次大約是在三百多左右,完全不能對比。

此番李景隆則有將近五萬人的規模,其中主力精兵一萬五千余人,其余皆是各類隨行人員。

其實這次的船隊,哪怕是馬船都要比原先的要大上數倍,滿載的規模可以有十萬人,只是裝載了一半的人員,其中原因是攜帶了大量的物資。

單單是供給五萬人吃食的各類糧食,就能夠讓吃上兩年左右的時間,其中茶葉,絲綢,瓷器等交易貨物,更是有著巨大的貨物量。

其中火繩槍就配備了三萬多條,火藥司最新款的火炮滿載所有寶船,彈藥更是不計其數。

最誇張的是,馬船所攜帶的戰馬,足足有三千多匹。

即便是在登陸後,也能夠迅速的拉起三千騎兵出來。

考慮到天氣的因素,所以並未攜帶重型盔甲,是特意打造出的皮甲為主。

每條船上,按照規模的不同,配備了三人至十人醫師隊伍。

可以說是任何細節全都注意到了。

在這之後,還有一個非常誇張的事情,那就是跟隨在大明艦隊後邊的商隊。

商隊的船只在數量上自然不能跟官府的相比,但是也有將近三百艘的規模,每一艘船只都是裝載了大量的貨物。

按照隨行的規矩,這些商船也是要受到官府的管制。

也就是說,此番下西洋的船只共計有八百多艘,人數近六萬,其規模堪稱當前世界之最。

對於這次下西洋的重視,在身份上鄭和也是沒有跟李景隆對比的可能。

曹國公的爵位擺在這裏,還是朱元璋的親外甥孫,當然不是鄭和能夠類比的。

在三個月前,朝廷定下這次的航行後,就已經通過邸報發行海外。

就現在的南洋地區所有國家而言,都已經是得到了消息。

天朝上國大明,將派遣尊貴的曹國公為主,率領船隊巡查天下。

這對於目前的整個南洋地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些國家的君主,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到大明是多麽強大,又是多麽的繁榮,這種感覺非常虛,沒有什麽具體的實際支撐。

就算是有聽到具體數目的,也感覺是不是太過於誇張了一點。

而這次在邸報上,關於艦隊的規模和人員數目,是直接刊登上去了。

這就是大明的底氣,詳細的告訴你我安排了多少船只,多少人員過來,哪個國家若是有什麽不好的心思,你就直管是放馬過來。

半月後,大海之上,夜空中繁星點點,面前是一覽無余的海面。

偌大的艦隊行駛在這星辰大海上,也是猶如螻蟻一般的渺小。

李景隆站在甲板上,心裏頭極為感慨。

從前他覺得大明很大,而真正看到這遼闊無邊的大海,心中徒增幾分悵然。

“曹國公,這夜深了,怎的還在甲板上,是看著這海上的夜晚太美吧,所以睡不著吧,哈哈哈。”

曹國公的身後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一位身穿華服的中年男子大笑著邁步走了出來。

來人正是目前的大明水師指揮使越巂侯俞通淵。

此番下西洋中,俞通淵擔任副統領,管轄水軍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