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3/3頁)

而倭兵那邊,傷亡至少是在二千往上。

這對於明軍來說,可謂是士氣如虹了。

聽上去好像並沒有那種直接推倒的感覺,實際上這在眾多攻城的案例中,已然是非常之難得了。

這且是有火炮的壓迫之下,才會出現的戰果。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和後世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攻城的難度,完全是以幾何倍數往上漲的。

像是元末之時,大明還未立國的時候,朱文正兩萬士兵守洪都,陳友諒號稱是六十萬大軍圍困洪都,足足在八十五天的時間裏,也沒能把洪都給打下來。

要知道陳友諒的手中,可也不缺乏火器。

從軍備上來說,陳友諒可算是比朱元璋有錢太多,大量的火炮不斷轟擊,比之現在打倭國城池的火炮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連番轟上半個時辰都不帶歇息的。

但即便是這樣,也沒能打下洪都。

卻也不是朱文正太強。

蒙古大軍夠厲害了吧,南宋都已經什麽樣了,可打襄陽城,那也是圍城耗費了六年之久。

而釣魚城前後,更是拉鋸戰打了三十六年之久。

可謂是足足把城裏剛出生的嬰兒,一直打到經歷了半輩子戰事的中年。

即使是朱元璋,帶著徐達,常遇春,還有包括大量明初大將這樣的超級豪華陣容,去圍攻已經窮途末路張士誠的老巢蘇州,那也是滿打滿算打了十個月,這才拿下。

是以在歷史上,如果李景隆沒有給朱棣開城門,以南京城作為京都的情況,別說守個一年半載,便是三五年的,朱棣也不見得能夠打進城去。

在中原王朝那邊的攻城,還就不是短短幾十天,或者一兩個月就能搞定的。

單說準備,就是按三個月開始算。

不過倭國這邊的情況自有不同。

朱棣和朱棡也是經過深深的謀算之後,才決定攻城。

首先是士氣的問題。

因為現在的倭國的天皇已經投降了,那麽在倭兵看來,反正已經投降,守城的士氣自然不會很高。

其次就是倭國的城墻,並沒有中原地區那般高堅,比較低矮。

再便是有火炮的輔助,完全可以壓著倭兵來打,屬於降維打擊。

這才是朱棣和朱棡的底氣所在。

若是沒有火炮,那根本就不用考慮攻城的事情了。

單單攻城工事,就會拖到京師的諭旨抵達了。

按照現在的時間推算,留給朱棣和朱棡的時間也不算多,若是十五天之內還不能攻下豐前城,也就只能是作罷了。

在接下來的十多天裏,便就是以如此的連忙不斷的進攻方式,不斷磨損倭國城門,還有擊殺倭國士兵。

直到第十二天,情況才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