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

火炮的威力,對於從未感受過的城池來說,真的是難以想象。

雖然只有二十門火炮,但倭國城池低矮的城墻,根本是難以防禦,很快就被打得一個叫七零八落。

還未正式的開戰,豐前國的倭國將領,就已經完全的心驚膽戰了。

只得以開始招呼麾下將士,開始進行一個防守。

散落的碎石,會導致明軍的騎兵無法沖擊,而倭國這邊自然是打定了主意,絕對不會和明軍進行平原戰。

也就是這個時候,這些還沒有跟明軍打過交道的倭國武士們才明白,為什麽當九州島的城池在明軍這邊,如此的不堪一擊了。

先前,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滿,堅決不跟明軍硬碰硬,而是在明軍登島之後,不斷的催促各地的守護大名撤兵。

這件事情也引發了很多大名的不滿,許多人覺得大將軍這是在畏懼明軍。

直到現在,大家才明白,明軍的可怕之處。

“刀盾手,列陣,推進!”

隨著軍令的傳達,一排排大盾豎起,緩緩的朝著倭國的城池開始不斷的逼近,城墻上的倭兵,眼看明軍已經抵達弓箭射程範圍內,立即開始彎弓搭箭。

目前倭國的弓箭水平還是不錯的,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的接近明軍。

這是因為百年前,蒙元大軍征伐倭國的時候,留下的遺產。

自從蒙元大軍遭遇颶風而敗,倭國這邊的百姓,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打撈蒙元的裝備。

弓箭和甲胄,是蒙元發展的巔峰,現在許多倭人武士上,都有蒙元甲胄的痕跡。

不過蒙元的甲胄倭人是不能拿來直接穿戴的,需要進行全方面的改造才可以。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那便是身材之身高的問題。

蒙古人的身材,向來就是膀大腰圓,身高平均是在一米七五,這是因為蒙古人生活的環境導致了他們身材身高。

而倭人呢。

以倭為名,自然就是身材矮小。

自從唐朝開始佛教傳遞,倭國對於佛教是至上而下極為信奉。

本來佛教其實是禁葷腥,不禁肉食。

是自梁武帝始,方不食肉。

這一條也傳到了倭國。

便就是武則天開始攝政的那一年,倭國天武天皇頒布殺生禁令:“且莫食牛馬犬轅雞之肉。以外不在禁例。若有違者罪之。”

在這條禁令裏,牛馬犬猿雞肉是不允許食用的。

吃素不吃肉,自然長不高。

因此倭人本就不高的身材,越發矮小了。

目前倭人的平均身高,大概是在一米四左右。

一個一米七五,膀大腰圓,身披鎧甲的蒙古大漢,很難想象要多少個一米四的倭人武士去戰勝。

也難怪忽必烈要兩次伐倭了,如果不是颶風的影響,倭國哪有什麽還手之力。

便是現在,明軍的身高,普遍都是接近一米七的樣子,這便是說要比倭人平均要高一個頭,再加上強大的軍備,在正面對抗上,倭人幾乎是一觸即潰。

弓箭給明軍帶來了一定的傷亡,不過比例很小,很快就壓到了城門口。

城墻上倭人拋出早就準備好的石塊,便也對明軍造成了不少的傷亡。

在城墻攻防上,自然是守城的更有優勢,即便是城門被打破,倭人依舊丟下了不少的遮擋物,如大石,馬車之類,阻止明軍的前進。

“倒是有幾分小聰明。”

朱棣見此,冷聲說道,隨即下令將士返回。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付出大量的傷亡,才能奪取城門,顯然明軍不想承擔這個損失。

倭國的城門沒有大明這邊城池寬敞,十多輛馬車,加上亂石堵門,後面是早已經備好的倭國弓箭手,刀斧手,強行過去的明軍,自然無法發揮,遭受砍殺。

用人命去填,便就顯得很沒有必要了。

是以退軍之後,便就由輔兵推動火炮前行,刀盾手保護火炮手的安全。

火炮開路對於明軍來說,是早已經輕車熟路的作戰方式。

十多門火炮瞄準城門方向。

轟轟轟轟!!

只是一輪齊射,城門下就被炸得那叫一個七零八落。

“繼續,不要停,這些個倭人,我倒要看看他們有多少的東西可以放。”

晉王朱棡見此,大吼著下達著軍令。

得到命令的火炮手,連忙裝填炮彈,開始進行第二輪的齊射。

而在城墻上的倭人將士,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明軍炮轟城門。

且在這個時候,倭人還要退開城門,以防止被炮彈所殺傷。

當第二輪火炮轟出的時候,豐前城城門下的障礙物,就被徹底的粉碎了,強大力道直接把一切掀開。

“騎兵,沖鋒!!!”

一聲大喝,旗幟搖擺,是朱棣麾下的三千騎兵,直接對著城門後沖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