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第2/5頁)

首先是地面硬化,這個是必須要做的,但是若論全部都鋪上石板,可就有點難了。

石板需要燒制,制作周期可不短。

把整個京師都鋪上石板,這個中的花費,怕不是個小數目,即便是朱英現在確實有不少錢財,甚至還能動用寶鈔提舉司,這般大的項目,過於鋪張浪費了。

‘看來,還是搞羅馬砂漿,參以砂石,整個類似於混凝土的地面出來,才是王道。’

‘這地面硬化倒是個難題,人工夯實太慢了,要是有壓土機就好了,來回滾上兩趟,便就結實了。’

想到這裏,朱英眼睛一亮。

壓土機這玩意,說到底並不難做,無非就是個大滾筒,就是動力難搞。

‘動力的事情,沒有機械,人力畜力多整點,還怕拉不動麽。’

‘四頭牛不行就八頭牛,五個人少了就十個人,總得也要動手去壓要快吧。’

想到這裏,朱英直接就作畫起來。

花了幾張,朱英不滿意,畢竟咱作畫這塊,朱英擅長寫意,並非是寫實。

只是當意境太過高深的時候,別人理解起來相對較為困難。

至少拿了圖紙回來的沈溍看了半晌,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知道本宮這是畫的什麽嘛。”朱英收筆問道。

面前這幅畫,算是十多張畫作之中,最為得意之作了。

沈溍一聽,額頭上冷汗都出來了,這黑漆漆的一團,他能看出個啥來。

若是說看不出,豈不是得罪了太孫殿下,這往後的朝堂生活,還要不要混了?

情急之下,沈溍也只能硬著頭皮猜測道:“殿下畫作意境悠遠,臣難以企及,不過臣觀看下,似乎殿下畫的是耕田所用之犁?”

連蒙帶猜,畫面上那個小黑團,好似是人,又似什麽動物在前方,有幾條黑線拉扯,跟耕田的景象,勉強能扯上幾分相似。

朱英一聽,愣了下。

這壓土機的原理,好像還真跟牛耕田差不多。

不過一個是松土,一個是壓土罷了。

想到這裏,朱英笑道:“確實跟犁有些相似,不過在這方面的,並非是為了松土。”

“沈尚書你且看來,本宮這後面畫的,是個巨大鐵筒,其目的所在,便是如牛耕田般,把這地面給壓實了,只需數人數牛,拉著這鐵筒來回滾動,這地面可不一下就給夯實了。”

朱英停頓下,皺眉繼續道:“只是這鐵筒打造起來,倒是有些麻煩了,如此大的鐵筒,工匠制作起來,怕是要花費不少時日。”

聽到太孫殿下的言語,沈溍福至心靈的補充道:“殿下,若只是為了夯實地面,鐵筒雖好,亦可用石柱,偌大的石柱中心掏空,亦是能作夯土之用。”

朱英一聽,不由道:“好辦法。”

這次,朱英算是對古人的智慧,有了個徹底的了解。

他所暫居的,是先見之明,落到實地實施方面,略有不足。

而沈溍作為工部尚書,掌控工匠,在這等事情上,早就是爛熟於心,稍稍點撥,就能舉一反三。

單輪智商而言,能夠考中進士的,可沒有一個傻子。

那均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硬生生殺出來的。

“這個壓土石的制作,便就交於沈尚書了。”朱英滿意的說道。

沈溍連忙表態,表示三日內,便可成型數十架。

隨後,便是關於京師內的規劃建設了。

現有的圖紙還算是比較詳細,從圖紙上可以看到,目前的大明南京城,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大類。

分別是:手工業區,商業區,官吏富戶居住區,風景遊樂區。

至於貧民區,自然都是到外城去了,也沒財力可居住在內城裏來。

其中手工業區,又是城內大頭。

如今的南京城內的居住者,以手工業者占絕大多數,元末時期的農民戰爭,讓大多數的工奴成為了較為自由的匠人。

明初蓬勃興盛的農業生產,成為手工業發展的紮實基礎。

手工業的繁榮,也生出了不少新的行業,產品制作的各個階段,也逐漸開始獨立起來。

譬如造紙印刷,制糖售賣。

往前造紙印刷多是為一體制作,現在也慢慢分別開來。

而朱英之所以決定把造糖廠崩盤,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目前制糖行業的繁榮。

雖然制作稍顯麻煩,但是糖霜制作,多數以家庭為單位,前店售賣,後院制作。

糖霜廠對於民間的沖擊,將會使得許多家庭無立足根源。

朱英自然不想民營受到太大的打擊,須維護住民營發展的良好環境。

像是釀酒,紡織,制衣,瓷器。

對於民營沖擊不大,主要的方向,還是在於軍戶官員及外銷。

如今的手工業發展,已有足足三百六十行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