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又來(第2/3頁)

何月明道:“我也不要你扣了別人的給我,只要多印一點給我,可不可以?我出工錢!”

別人不說,要是敢搶別人的,祝重華能打上門來,趙蘇也不好惹。祝青君雖然不在普安州主事,但是她的司馬是個很會哭鬧的人。

趙振只好說:“印坊已經在用功了。”

兩人討價還價了好一陣,何月明才得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復離開。趙振掐住自己太陽穴,疲憊地往後一倚。何月明是如此的樂觀,整個幕府裏,女人仿佛永遠有活力,哪怕是最斯文如花姐,只是說話輕聲細語,做事卻從來不含糊國。他不明白,這些女人為什麽能夠這麽的無憂無慮、無所顧忌。

他快愁死了,總覺得還會有大事要發生!

……

大事很快就來了。

自皇太子的訃聞傳來之後,幕府確實安靜了三天,三天一過,祝纓突然召集了所有人到議事廳來開會。

幕府的議事廳並不常用,祝纓最常與大家見面的地方是簽押房、書房。議事廳是比較重大的時刻才會用的。

所有人都帶著疑惑往議事廳趕,中途遇到熟人,也都忍不住打聽。趙蘇與蘇喆互相訊問之後才發現,對方是不知道的。花姐本是最適合的詢問對象,但她的嘴一向很嚴,又說“不知道”。

站到議事廳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直到祝纓到來。

祝纓坐在主座下往下看,此時的議事廳人頭攢動,都是安南的傑人物。祝纓道:“人都齊了,咱們說點正事。東宮薨逝,都知道了吧?”

“是。”回答的聲音有點兒不解,大家都三天沒湊熱鬧了,還有什麽?新太子?

祝纓道:“皇帝沒有選個合適的人,必有後患。安南不比朝廷,更經不起動蕩。有件事情我想了很久了,應該給大家一個說法。”

聰明人的心已經提了起來,祝纓接著說:“安南以後交到什麽人手裏,如何延續,應該有個章程。安南與中原風俗迥異,也不能全照著朝廷的律條來,應該有所變動。如今,是時候開誠布公,讓大家心裏有數了。”

呼吸聲變大了!

許多人不免想到了還沒回來的祝青君:難道不是她?那能是誰呢?

祝纓道:“律條繁瑣,一時說不完,禮曹調幾個抄寫人,抄出幾份,趁大家都在,看看有無需要刪減的地方。至於安南選官之策,我已有定論了。”

安南選官,首先是“家得在安南”,其次是必須任過地方官,並且需要有政績。不限出身,但是對年齡有限制,如果超過七十歲,就還是請退吧。這樣的條件,同樣適用於節度使。節度使不但要有功,還需要一半以上的官員認可。

安南的節度使,必須是先由安南內部決定了再報給朝廷,朝廷直接任命的,不算的。

同時祝纓也做了規定,對於休致的人,要“給體面”,這個體面不僅指俸祿,還指的是“善終”。唯有如此,才能盡可能的讓交接比較的和平。

眾人聽了,隱約覺得這不是一個“主君”,反而像是“執政”,細思一下,一時無人反對。

祝纓道:“那便如此了。”

趙振身無官職,有些話反而能夠講了:“老師,您屬意何人呢?陛下立儲,東宮也要配僚屬,令其熟諳政務。您既然有這樣的想法了,應該告訴我們您屬意何人,讓他得到鍛煉。”

祝纓道:“大家都想知道,也都有所猜測,我也不瞞你們,就是青君。”

眾人心頭一塊石頭落地,同時又有些悵然。這其中,不乏蘇喆這樣覺得自己或許也有可能的,還有趙蘇這樣,知道自己可能性不大,但是確定不是自己之後覺得失落的。還有祝重華這樣,覺得祝煉不錯的。

祝纓將各人的反應看在了眼裏,慢慢地說:“安南並不安全,需要有一個一旦有難能夠鎮懾各方的人。”

眾人不由點頭,祝青君的本領是其一,除了祝纓沒人能調得到她是其二。換個人,無論誰——除了花姐——做了節度使,想要調動祝青君都是不可能的。雖然民政同樣重要,但對於有西番當鄰居的安南來說,節度使一定要會用兵。

理由充份,除了祝青君人不在,沒別的毛病。

祝纓道:“我會向朝廷為她請封,以後,有她在,大家也可安心做事了。”

眾人答應得參差不齊,終是都應了。再擡頭時,臉上也都掛了些笑,路丹青倒為祝青君高興:“她戎馬辛勞,也是實至名歸。”

趙振心道:這是因為東宮的事驚了心,才準備的嗎?祝青君是會用兵,只是不知庶務上面如何?

其他人想得與他更有不同,除了祝青君,他們更想的是:既非世襲,則我的兒女日後是否?有人互相使眼色,有人想攢局,想私下將這個事給敲定下來。